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灵太后灵太后愁1 (第2/3页)
否,类似排队飞行的大雁和按顺序穿起的鱼那样,依照名册呼唤姓名。那么,有一个官吏就够了,何须设置吏部?按顺序用人怎么能叫选拔呢?” 这个意见书被崔亮压了下来,没有向上报,也就石沉大海一般。后来薛叔求见太后,再次申奏:“请求陛下命令王公大臣推荐贤才来补充郡县的官员。” 胡太后见这事在官员中反应很大,诏令朝庭公卿再议。可是议到后来,还是要经过吏部崔亮那里,被崔亮一阵上下工作,那些朝庭公卿都觉得与自己无关,这事也就放下了。后来,有个叫做甄琛的人接替崔亮作了吏部尚书,因停年格的办法有利于自己,便接着执行下去了。 这样按年限逐级递升职位,使一些庸碌和有野心的人得以高升。 元匡因自己的建议多次被元澄驳回,气得发疯,上书弹劾元澄。元澄也上奏元匡三十多条罪状。太后把两份上书批给廷尉,让他调查清楚之后酌情处理。可是廷尉是元澄的门生,偏向元澄,他按照元澄上书的这些罪状,判元匡死罪。 元匡不服说:“就算元澄所说都是事实,这样的罪过也不单是我一人,既然不能判别人,就不应该判我一个人。要死,有这些罪状的人就都应该一起判死罪。” 廷尉说:“你所说的都对,我也知道是这样。可谁让你被人告了?别人有罪,可他没有被人告呵。打官司就是这样,谁碰上谁倒霉。要是赶上大赦,也是这样,谁赶上谁有福。所以,在我这里就要按你的罪状判,官府判罪只能这样。” 胡太后听说这事以后,下令免除了元匡死罪,但也免除了他的官爵。 后来有人给太后上书:“元匡经历三代君主,一直都是刚正不阿,朝野上下全知道,匡的名字还是高祖给起的。先帝能容,陛下您也应该宽恕他。如真的罢黜了他,恐怕要堵绝了忠臣的口。” 不久,胡太后又恢复了元匡的官职。 ****** 自杨昱上奏元叉收礼受贿的事后,元叉一直记恨在心中,一定要寻机会给他眼色看看。说来也巧,杨昱的一个叔叔死后,婶元氏想要搬出杨家。杨昱父亲为了自家的名声,哭着求她留下守寡。当然,在劝说她的时候也斥责了她,元氏便怀恨在心。偏巧元氏和元叉是族亲,这时又赶上瀛洲人氏刘宣明阴谋造反,被官府发觉后逃亡。 元叉和元氏两人便合谋诬陷杨家父子,说他们藏匿了刘宣明,并且告官说:“杨昱的父亲定州刺史,叔叔华山刺史曾一起送给刘宣明三百件兵器,图谋共同造反。” 因有元氏这个亲属告发,元叉把这个假案做成了真事。他说服刑部以后,亲自带着五百名军士乘夜间包围了杨府,抓起杨昱一家人。并严酷地搜查了杨家府宅,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 这么大的行动必然惊动了胡太后,她决定亲自询问此事。大堂之上,杨昱向胡太后奏明元氏陷害的原由之后,太后又询问了元氏等相关的人,然后起身亲自为杨昱解缚,当厅宣布杨昱无罪,并判处元氏死刑。 得知这个结果后,元叉知道元氏没有供出自己,又马上进殿向胡太后起奏。他假装好人说:“元氏是为国忠心,只是一言之错,不该死罪。若判她死罪,岂不使直言者心冷?” 于是元氏又没事了。 宦官刘腾因为很有计谋,且有功于朝庭,由太仆升至侍中,又兼光禄大夫,还可以过问朝政。不想他却暗中卖官获利,拉拢党羽。 元琛本来因贪赃被闲置不用,但元琛暗中送给刘腾十多万黄金的礼品,又拜他为干爹,于是刘腾没通过胡太后就为元琛谋得了个刺史的官衔。 一天,胡太后在崇训宫,元怿进宫向她禀说:“听说刘腾有卖官的嫌疑。” 太后说:“朕也有所闻。但是在无实据前,不能定人罪状,先不要声张此事。” 元怿又说:“现在朝中上下,都有自己的亲党派系,各自为营,互相抵制,混乱朝纲。这样下去,对朝庭的危害是很大的。” “朕岂不知这种多年的弊端!只因已成气候,不能轻动;若一朝去其羽翼,弄得人人自卫,反倒更糟。 元怿说:“太后也应该自己掌握兵权。” “朕原想要消除一人天下的弊端,岂能再用以前的办法以乱冶乱?” “以臣的看法,太后不可以用自己的好心来对待他人的坏意,以好斗坏,自己吃亏。” “朕宁可自己吃亏,不失正道。一旦皇儿可以亲政,便退位抽身。那时将由你清河王来辅政,必强似我这妇人执政。” 清河王元怿身领太傅。太尉。侍中等多种职务,十分爱好文学,与胡太后很有共同语言。长期以来两人心心相通,再加之元怿仪表英俊,素有才干,在朝政方面是胡太后的得力助手。他又能礼贤下士,待人平和。谦逊,执法却又一丝不苟,忠正廉洁,在朝庭和世人心目中威望极高。 有几次,元叉因骄奢放肆,目无国法,犯了一些事。其他官员都因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小皇帝的姨父,而不敢指责他。唯有元怿不像别人那样,每次都是按照法规制裁他。这样一件一件事地积累起来,元叉对元怿怀恨在心。元怿耿直不变,元叉劣性不改,随着时间变化,元叉真是一恨未解,再增一恨,真是让他日日夜夜坐卧不安,非要除去元怿才解心头之恨。 有一个吏部官员与刘腾关系密切,受刘腾的嘱托,想把刘腾的弟弟直接任命为郡守。任命令已经拟好,只等下发诏书就可赴任当官了。 偏偏这事又让元怿知道了。元怿直接来到吏部,对吏部尚书说:“刘腾的弟弟名声很不好,又未考核才能,资历也不具备,怎么能从平民直接提拔为郡守?此议不可,也不要上报。” 吏部尚书只好把这个决定取消了。 从此,刘腾也和元叉一样,怨恨元怿之心砌骨入髓。这件事,又一次使他们两人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知道,有元怿,就没有自己为所欲为。 元叉对刘腾说:“这个元怿自以为是皇上的叔叔,就处处与我为敌,时时整我,好像他就是正义的化身一样。这口气,我是不能这样咽下去的。” 刘腾说:“什么正义,自古以来谁给正义做解释了?对你我来讲,我们就是正义。谁妨碍咱们,咱们就必须反击。否则,岂不让人家熊到家了?再说你与皇上的亲戚关系比他更近,还有皇太后的妹夫这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