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遗产 (第3/3页)
基地》系列远比《水晶体人》系列含蓄、精致,但史密斯的冒险故事使阿酉莫夫认识到可以围绕一个宏大的主题展开故事,这样作者不用搜肠刮肚便可以编造出不可想象的距离。时间及各种不可能的想法。阿西莫夫所做的,不过是将史密斯的银河构想与自己创作时代巨大的科学、文学成就有机地结合起来罢了。 在杰恩斯伯格、E.E.史密斯的同一时期,科幻文坛出现了另一位作家,不仅对阿西莫夫的事业,甚至对整个科幻小说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就是约翰·W·坎贝尔。有趣的是,给阿西莫夫及该领域其他人带来如此重大影响的并非是坎贝尔的作品,而是他作为一名编辑所拥有的无人能及的才华。布莱恩·艾尔迪斯及许多现代评论家均认为,是坎贝尔真正将科幻小说推人了现代。 1930年1月,坎贝尔首次在《惊诧》杂志上发表作品,那是篇名为《当原子失利时》的小故事。他很快成为史密斯的潜在对手。同时,他又化名唐·斯图尔特在《惊诧》杂志上发表作品,尝试一种新的科幻小说创作模式,一种更为低调、情绪化的作品。虽然冒险情节很少,但与史密斯作品单调的刺激性情节与粗糙的文字相比,却更耐人寻味、更吸引人。 许多读者,包括阿西莫夫在内,一开始都认为斯图尔特的作品晦涩难懂。据阿西莫夫称,它们远远不是一个十几岁少年所能看明白的,直到多年以后,他才看得懂坎贝尔以斯图尔特为笔名发表的作品。 作为一名科幻小说作家,坎贝尔获得了成功,于是他产生了当主编的念头。1938年春,27岁的坎贝尔成了《惊奇》杂志的主编。该杂志的前任主编是奥林·特瑞门思,坎贝尔继任时,杂志已经出版了5期。特瑞门思是个好主编,只是更喜欢杰恩斯伯格式的科幻小说。坎贝尔上任不久,《惊奇》杂志及整个科幻小说便红极一时。许多文章都记载坎贝尔在《惊奇》当编辑的这段时光,许多人都认为他为众多伟大的科幻小说家创造了就业机会,许多科幻小说迷将坎贝尔在《惊奇》担任主编的头10年称为“黄金时代” 坎贝尔是当之无愧的出版早期科幻作品最重要的协调者。在任编辑时期,他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一直深深感激坎贝尔曾给予他的帮助与鼓励,视其为唯一曾对他早期写作生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坎贝尔是名严格的编辑,他一心想从自己手下的作家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他天生知道如何让作者们尝尽甜头。如何煽起他们的虚荣心,哄人的技术堪称一流。他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声色俱厉。艾尔迪斯曾在其《一兆年的狂欢》这篇科幻小说的概览中写道: 在30年代,为流行杂志写文章一定是件痛苦的事。你必须循规蹈矩地按模式写,否则只能滚蛋。没有文化惯例可供查询,低酬金造就了大多的劣质作品。是坎贝尔一扫当时文坛的这种习气,以一种富有逻辑、成熟的观点来看待科幻小说创作。他想要培养一批科幻小说写作的核心力量,使科幻小说摆脱史密斯那种幼稚的创作模式的影响。重新为它设定一种令人信服、连贯一致的框架。 阿西莫夫并非唯一受益于坎贝尔智慧的人。罗伯特·亨纳恩、范·沃科特、西奥多·斯特金与哈利·哈里森,这四位名噪一时的科幻小说家最早都是由坎贝尔介绍给读者的。他们中都是在他的指导下走向成熟,每一位在成为国际知名的科幻小说家之前都从他的杂志写作中获取了经验。 阿西莫夫与坎贝尔的关系并非总是波澜不惊。当阿西莫夫羽翼渐丰,从流行杂志中脱颖而出后,他与坎贝尔有过许多争执。在许多问题上,包括政治在内,他们都存在着分歧,但这并不影响他俩的友谊,直到1971年坎贝尔去世。坎贝尔喜欢那种既有实在内容又有刺激情节的科幻小说。他对史密斯式的平庸肤浅、极度冒险的作品不很热心,但喜欢他气势宏大的宇宙主题。他非常重视人类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强调以人类为中心,并深信人类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在他自己及其麾下作者的作品中,他喜欢将外星人塑造为人类或人类的朋友,或者是被人类所统治的某种生物。阿酉莫夫难以接受坎贝尔的这些观点,但为了得到《惊奇》的工作,他还是很快学会了将这些观念揉进自己的作品中。 1938年春,坎贝尔在任《惊奇》杂志社主编前,阿西莫夫还只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但他已经在《惊奇》上发表了一封信,当时特瑞门思尚在职。数月之后,坎贝尔才注意到艾萨克·阿西莫夫这个名字,两人这才真正见了一面。而在当时,阿西莫夫更关心的是如何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大学生涯,根本顾不上要成为著名作家的美梦。当阿西莫夫与坎贝尔终于见面时,这次见面犹如一剂催化剂,对阿西莫夫开创自己的写作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