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逸闻趣事_第六章《基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基地》 (第4/5页)

一角色的,他很可能是阿西莫夫的大学教授们与俄罗斯民间故事中惯见的聪明老头的结合体。

    阿西莫夫在这个故事中塑造了一对新婚夫妇,并围绕年轻女人展开了情节,这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除那些关于苏珊·卡尔文的故事外,这是阿西莫夫首次在其故事中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人物。创作《骡子》时,阿西莫夫正陶醉在新婚的喜悦中,这无疑对他的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以杰特鲁德为原型的贝塔在最后一刻拯救了基地并非是巧合。

    《骡子》的故事发生在基地建成300年后。它讲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基地被一个具有通灵能力、藐视夏尔登计划的异形挫败的故事。贝塔拯救了银河系的未来,在她的努力下,骡子未能找到第二基地。特米勒斯星球衰亡之后,第二基地是创建夏尔登帝国的唯一希望。

    因为这个故事是在战争期间写就的,所以它与军事的关系最为密切。阿西莫夫在塑造骡子这个形象时,脑子里肯定想的是希特勒。但骡子的性格比希特勒复杂得多。尽管他苦心钻营、野心勃勃,但他并不是个单纯的极权独裁者。骡子最让人感兴趣之处就是他的脆弱。他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贪恋权力?他运用自己的强大能力征服了银河系,其实是想躲避这种权力?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贝塔对他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所有这些问题都有着详略不一的答案。关于骡子的确凿情况,我们所知甚少,但阿西莫夫的只言片语已足够促使我们发挥想象填补这一空白,并使我们认识到这是个有着奇异的魅力、极为忧郁的人,他为感情付出了代价,使得自己的能力被毁,与其说他是个有着虐待狂倾向的疯子,不如说他是个具有通灵能力的厌世者。

    《骡子》是《基地》系列中第一部提及骡子及其征服第一基地诸细节的短篇,它构成了《基地与帝国》的下半部。阿西莫夫用了三个半月时间写完这个故事,1945年5月他把稿件交给了坎贝尔。这是他完成的最庞大的写作计划,共计50,000字,几乎达到了一部中篇小说的长度。这部作品还让他得到了自从写作以来收到的金额最大的一张支票——875美元。

    奇怪的是,阿西莫夫并未为写出这部成功之作而自得,因为他认为一切来得过于容易了。他在日记中做了罕见的反省,其中的一句是:“某些成功使人享受不到搏击的乐趣。”①

    ①《记忆常青:艾萨克·阿西莫夫自传,1920-1954年》第420页,纽约双日出版社1979年版。

    当时,对兵役的恐惧时时困扰着阿西莫夫。唯一令他宽慰的消息是欧洲战争结束了,而亚洲战争的消停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骡子》在1945年12月的《惊奇》杂志上刊出时,阿西莫夫已应征入伍。1945年的感恩节,他在利兵营看到了这份杂志。直到他退伍并重新安定下来后,他才再次开始计划写篇新的基地故事。这时已是1946年的秋天。

    在新创作的故事中,阿西莫夫再次提及了整套系列中最强大的角色——骡子。这个故事后来成了《第二基地》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所用标题为《骡子的探索》。它讲述了骡子一心想找到第二基地,但终未获得成功的故事。

    当故事刊出时,结尾部分的内容是:在通灵战斗中,第二基地挫败了骡子,并对他施以感应之术,令他返回了自己的帝国。但在原稿中,结尾并非如此。阿西莫夫为这个短篇起名为《发现》,他于1947年2月2H将书稿交给了坎贝尔。这个故事仅有25,000字,长度只是《骡子》的一半,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阿西莫夫决定将它定为整个系列的收篇之作,为它写个干净利落的结局。

    坎贝尔根本不同意阿西莫夫的观点,坚持让他重写,为下次的连载留下一个未完的结局。阿西莫夫已断断续续地写了五年半的《基地》故事,对整个基地的构想烦透了。他想换换口味,写自己的机器人故事。他一直认为机器人故事要有趣得多,同时他还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但因在出版界关系不多,他只得继续与坎贝尔合作。他回去后按要求做了修改,第二天就将改好的稿子交了出去。如我们在《基地三部曲》这套小说中所见,这次,他写了个未完的结局。坎贝尔非常满意,很快便给他汇了一张500美金的支票。

    成功的喜悦与经历了战争以来长时间清贫后的“突然富裕”使阿西莫夫少见地冲动了一次。他给杰特鲁德买了件价值200美元的褐色貂皮大衣。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才在1948年1月的《惊奇》杂志上刊出,这时距它创作完成已有一年的时间。尽管阿西莫夫当时已创作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但1948年初的那段时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低谷。这段时间里,他没写什么短篇小说,正致力于创作一部长篇并考虑着将它卖给谁,而这比他原来想象的要难。尽管他喜欢写短篇小说,但他知道不能以此为正式的职业。如果他确实想以作家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他就得有所突破,不能只为流行杂志写东西。与此同时,他的学术工作进展顺利,他在其中投入了许多精力。

    1948年整个上半年,坎贝尔一直都在催促阿西莫夫写下一个基地故事,并且同意将这篇故事作为整套系列的收尾之作。他终于说动了阿西莫夫。《发现》交稿后的18个月多一点,阿西莫夫又回到了两个基地的世界,写出了最后一个连载故事。他给它起名为《消失》,以便与这一系列中的前几个故事相衔接。

    阿西莫夫于1948年10月开始动笔创作这个最后的故事,但进度很慢。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必须先简要介绍一下前面的内容,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相互关联的。毕竟,上一个连载故事刊出距今已有一段时间,第一个基地故事发表已是6年前的事了。结果,为了使这个故事与前面所有的故事顺利接轨,他将情节写得越来越复杂。

    在《消失》(编成小说时改名为《基地的探寻》)的开头,故事的一位主人公,十几岁的小女孩阿卡迪亚·戴瑞尔正在按学校的要求写一篇历史短文。阿西莫夫以这一方式简述了基地的历史。我们很快便了解到,阿卡迪亚正是伟大的贝塔·戴瑞尔的孙女。早在60年前,贝塔就认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