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风云---凤翔三国_第六十八章张杨入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张杨入京 (第1/3页)

    第六十八章 张杨入京

    一统北地篇——第六十八章张杨入京

    我在江南走亲访友的时候,徐州的战争已经如火如荼地打起来了。我离开下邳后,高顺和张辽带兵前往小沛。要说这个刘备真不是个会打仗的人,而且,有贼心,没贼胆的。一听吕布发兵,马上向让他留在小沛牵制吕布的曹cao求救,意思是,我可是你安排在这里的,你要为我做主。曹cao正在准备进兵徐州,接到他的求救信后,就让夏侯惇带部队先去营救。

    这个时候,就看出个人的本事来了,那个关羽和张飞现在也没有什么大本事呀,看来,败仗吃多了,也可以锻炼出将军的,尤其是在刘备手下的人。我也佩服刘备这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人,更佩服的是他老输不死的能耐,当然,我已经领教了他腿长的本事了。夏侯惇本身就不是高顺和张辽的对手,他又没有带虎豹营和精兵团来,自然被高顺的陷阵营打的一塌糊涂,双方一接触,刘备和夏侯惇的部队就被打的溃不成军。

    再一次上演了扔妻抛子的刘备,是一路狂奔地离开小沛望许都而来,在半路上,碰上了曹cao的大军,终于停了下来。曹cao看着这个自称皇室宗亲的人,只是笑笑。他在原来的洛阳和现在的许都,见到的皇室宗亲多的是,现在谁还在乎这些人?让曹cao感兴趣的是关羽和张飞两个人,不过,现在还没有功夫管这些,随便地安排了刘备他们后,大军继续上路了。

    高顺和张辽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刘备,可是面对曹cao的主力,吕布却是毫无办法,也没有什么战斗的计谋。(陈宫这个自认天下第一的谋士,的确也没有什么主意的。这种人就是这样,在人背后搞小动作很在行,真正和人当面较量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会了。)双方在徐州地面上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从十月到十一月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吕布损失了大半个徐州后,退到了下邳。

    在下邳城外,吕布亲率骑兵与曹军大战了一场,可是,结果应证了我说给张辽和高顺听的话,战争打的不是某个人的本事,而是集体的力量,所以,吕布的失败是必然的。在损失了八大将之一的骁将成廉后,吕布被迫进了下邳城里,闭关紧守。

    曹cao在命令军队将下邳层层包围后,亲自给吕布写了劝降信。拿着曹cao的劝降信,想着城外曹军的战无不胜(至少是对他而言),吕布心灰意冷,他考虑起曹cao的建议了,是呀,再降一次又何妨?他没有那种宁为王,不为寇的思想;没有那种要傲立于天地间,让他人臣服脚下的凌云壮志;他只是想要一个生存空间罢了。吕布想降,张辽和高顺想着我的话也想吕布降的。两个人去向吕布重提了我的建议,投靠了曹cao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吕布真的动心了。

    可是,高顺说吕布的:“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的毛病又犯了。当然,我认为还是他的个人傲气在作怪,他不愿意这么窝囊般地投降,也不愿意失去一方诸侯的权位,因此在陈宫等人力劝下,开始寄希望与袁术。可是,他是上了陈宫的当了。陈宫自己是小人,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然,我也不认为曹cao是个真正的君子),害怕曹cao会和他们这些兖州旧人算老账的,就极力劝说吕布去向袁术求救,希望袁术派兵来援助。这是个绝对的馊主意,都不说袁术本来就没有本事,也没有能力来帮助他的,更何况,袁术屡次败在曹cao手中,就是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子再来惹曹cao的,当然不会来救他了。其实,现在最有能力帮吕布的,就是袁绍。可是,基于袁绍以前对吕布的态度,吕布根本就不认为袁绍会理会他的生死,还不用说,袁绍此人从来就不是个肯帮助别人的主。事实证明,袁绍果然不曾理会徐州的战争,虽然,这是他偷袭许都的最佳时机。

    在未能带着女儿突围后(吕布还打算亲自送女儿去和袁术联姻),吕布死了突围的心,紧守城池,想学习陶谦当年的方法,等着曹cao大军粮草不济后,主动退兵。可惜,曹cao今年不缺少粮草,准备的很充足,大军围城就是不走。望着城外的曹军,毫无办法的吕布开始了借酒消愁的生活。

    就在曹cao听了郭嘉和荀攸的建议,派人掘泗水和沂水来了个水淹下邳城的时候(其实当时是冬天十二月的枯水期,也不见得就能淹成什么样,就是把下邳城与外界的联系全断了,把吕布部队的逃路给断了,给吕军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恐慌。),我来到了野王城。

    我来野王的目的是要救一个人的性命——张扬。张扬真是个好人,还是吕布的好朋友,他更是那种嘴上不说,关键时候肯为朋友牺牲的人。这样的人,我当然不要他死,所以,我来了。野王城里正在忙碌着,因为张扬要出兵帮助吕布。只是,他不懂得可以去袭击许都的,也不懂得隐藏自己的作战意图,他只是把手下全部集中起来,就陈兵与野王,准备一接到吕布不行的消息,就挥兵南下,来接吕布再次去他这里避难的。他根本不知道,手下已经是暗潮涌动了。

    张扬在兵营中见到我,却是一愣。我是以他的老朋友的身份请见的,他却不认识我了。也是,时间已经过去六年多了,我不仅长大了许多,外形在我刻意装扮下,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望着我,疑惑地问:“先生贵姓?杨不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