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章风雨乱世风云---凤翔三 (第2/2页)
袁绍手下的几员将领的家人攀上了关系,像高览。这个家伙是个莽夫,真没有什么脑子的,对武艺感兴趣的他,对政治却真不感冒。好在他和张颌的关系非常好,好到了很听张颌话的地步,却与文丑、颜良不对胃口。这个袁绍的手下真是好笑,文武都要拉帮结派的。同为袁绍的擎天柱的武将,文丑、颜良比张颌、高览受重视多了。 其实,在袁绍的四大战将中,张颌为人很有才智,可以算是文武双全之辈。他的许多想法和建议都与袁绍的谋士差不多。可惜,袁绍手下的能人太多了,多的到了张颌只能当冲锋将军的份,对于这种情况,我肯定不放过的。 张颌太聪明,我不去说他的,我在高览上身上下功夫。先跟他的亲兵喝酒,再请他喝酒,中间自然多谈一些我在各地的见闻,说些武艺高超之辈受主公重用的事情,说那些人的风光表现,说张辽他们在许都享受的待遇,听的高览啧啧称羡。他自然要翻给张颌听的。张颌嘴上不说,心里有想法了。依我看,他早有想法的。不过,现在袁绍的势力这么大,他们绝对不会反的。 9月,接到曹cao洗劫了黎阳城,臧霸进军青州,占领了北海,东莱的消息,袁绍集团分成了三派:沮授和田丰一派,审配、郭图一派,辛毗、许攸中间派。沮授和田丰都倾向于暂缓出兵进行主力决战,因为连年的战争和天灾人祸(张燕这两年sao扰的厉害),袁绍的经济实力受到很大的破坏。将士疲惫不堪,实在需要休息。所以,沮授主张先休养生息,把经济搞上去,和曹cao比经济实力,然后图之;田丰补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优点,利用骑兵军队,不停sao扰兖州边境,时不时地突入曹境,阻止曹cao的经济发展(就是发挥打,砸,抢的功夫)。 而审配和郭图力主马上集中兵力优势南下,挟战胜公孙瓒的余威寻找曹cao主力决战,一战定乾坤。在他们看来,我们在打仗,曹cao也在打仗的,双方的消耗差不多,而袁绍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都强于曹cao的,双方开战,吃亏的肯定是曹cao。况且,曹cao还面临着刘备的反叛,张绣、刘表的直接威胁。因此,这一战,袁绍方占了很大优势的。 辛毗和许攸是两边赞成,都说有理。辛毗的想法是:先以大部队和曹cao隔黄河对峙,不让他有时间经营黄河防线,另外要打就要两路出兵,从青州,冀州一起攻击兖州。许攸主张内部加紧今年的经济建设,督促各地官员提供战略物质,准备好军备;对外,则和刘备,刘表加强联系,让他们从南面和东面一起出兵,使曹cao腹背受敌。 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吵架,袁绍在多方对比自身和曹cao的实力后,决定集中自己的优势,给曹cao以毁灭性打击,他是有点急不可待了。嘿,如果顺利灭了曹cao,一统北方后,这个皇帝也可以做了的。根本不了解他本意的沮授强烈反对袁绍的这一决定,非常固执地坚持己见,被万分不耐烦的袁绍狠狠批评了后,分了他的兵权,在199年的9月间,袁绍自己亲自去视察黎阳军队去了。 在离开邺城前往黎阳以前,袁绍还作了一件自以为是,实际上造成袁家快速灭亡的事情,将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儿的地盘进行了分封。就在袁绍灭了公孙瓒的时候,对小儿子异常偏爱的袁绍就将自己的亲儿子老大袁谭过继给了早就死在洛阳的大哥袁基的名下,并任命袁谭作青州刺史,明里是对由于自己为了国家的事业,而导致袁家包括大哥在内的两百多人口死亡(袁绍在公开担任反董联盟主席后,董卓就将滞留在洛阳的袁家全部杀了)的愧疚,实际上是为了让三儿子顺理成章地接替自己而作的准备。 解决了大儿子可能继位的问题,袁绍又将二儿子袁熙弄去了幽州作幽州刺守,实际上是发配了。再把冀州刺史的位置给了袁尚,这样一来,老三袁尚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接任自己了。为了遮掩自己的偏心,在沮授表示了他这样的人事安排大有问题的情况下,袁绍自圆其说地说,这样得安排是为了所谓的能力考察,为了让考察显得公平,袁绍干脆把侄儿高擀也封为并州刺史。袁绍的安排,使本来就水火不相容的文武各个阵线又划分的更加清楚了,也埋下了袁家兄弟阋墙相争的伏笔。 袁绍自己亲自去视察黎阳军队去了,我在邺城也没有闲着,袁尚那里说些阴悄悄的话是肯定的。毕竟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袁尚是占了优势的,我可是绝对的jianian商,嘿嘿…在散布了兄弟不合的谣言和尽力挑拨离间兄弟感情后,在9月底,我回许都了,留在邺城一点意思也没有了,我又找不到云哥哥,这里没有我的事情了。反正我在田丰、沮授、审配等人的家里都安排好了人的,有事情的时候,自然用的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