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批判官路沉浮 (第4/4页)
凡是一个初出校门、初进官场的大学生。他年青有为、血气方刚,懂得许多知识,预备把这些所学知识应运社会,好好做一番事业。然而,官场却使他事与愿违。由于他不懂官场原则,不熟悉所谓的“机关文化”,所以,他的认真原则处处使马主任不爽,自然给汪凡带来了苦头。但汪凡并不屈服。他曾经反叛过,他恶作剧地在马主任的先进材料中耍小聪明,引起轩然大波,马主任又借校对数字失误惩罚了他。他的反叛败得很惨,只好做一名循规蹈矩、唯唯诺诺的“御用笔杆”他写的材料也越来越得到了马主任、市长的认可。官场规则终于驯服了他。但他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也终于彻底丧失了。如汪凡想报复马主任,想写匿名信给其相亲对象,最终没有写成,还借弗洛佛德的学说为自己开脱,自认为没有写成匿名信,还是帮了马主任的忙,功劳比马大姐还大。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表现出中国文人的迂腐。汪凡把中国的文化作为理解官场的一把钥匙,作者具有讽刺意味地写出中国文化在官场中如何一步一步地被知识分子沦为政治奴隶。 官场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令人难以想象。官场对人具有巨大的同化力量,对人构成了一种侵略态势。《朝夕之间》中的关隐达无奈之中接受同学之子龙飞为自己的秘书。关隐达心中的想法却是:又一个诗人死了。龙飞是一个有知识有才华的人,却被父亲推向官场,关隐达深谙官场的腐蚀力,所以不禁产生了这番感慨。这暗含了官场对知识分子的一种杀伤力。官场高深莫测,行走官场如水上行舟,顺流者即适应官场者则官运亨通,仕途顺利;而逆流者即不适应官场游戏规则者,则在官场的夹逢中艰难生活。因此,总有些知识分子因为不得志、不愿屈服于官场与社会关系的复杂而表现不同。如《夜郎西》中的关隐达,《旧约之失》中的舒云飞等。他们正是因为不愿低头于官场与社会的强大势力,因此屡屡被排斥于官场之外。关隐达因岳父陶凡的离退,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八年中调动五次,全地区十一个县市中去过六个,而且是去的地方越来越偏远。处境使他失去了对权力的热情,多了说真话、干实事的勇气。他深入基层乡镇,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他打破关系网,撤掉了蛮横霸道的公安局长…他的魄力使他在民众中树立起了威信,在人大会上被选举为县长。但是,他违反了官场的“游戏规则”,最终他的宏大理想未能一步一步地实现。而舒云飞是一个在机关工作多年的科级干部,他目睹了官场之中的种种**和不正之风,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固守着一个干部的基本原则和人格尊严。因此,在生活中疏离了多年的好友和工作中得罪了朝夕相处的同事和领导。这使他始终原地踏步。但他仍然说:“我得按我的活法活下去”这句话暗含了几多无奈、几多悲壮! 王跃文之所以写知识分子的官场表现及思考,这与他自身有密切的关系。王跃文曾在官场混迹多年,他总想找机会发泄。于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昼夜赶科场,而王跃文是弃官还文人真实。他曾多次辩解:“自己写的并不是什么官场小说。官场只是我小说人物活动的场面而已,写人才是我小说的意义。”2在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中,有一些反复出现的人物,他们身上具有许多共性的地方。比如他们都很年青,具有较高的学历,刚刚或正在进入官场。他们富有良知,在仕途上总是坎坎坷坷。如关隐达、舒云飞等。他们实质上是王跃文的代言人。因此,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关注人的发展变化,就像舒云飞的点子公司考虑成熟之际的兴奋之言:“真的势头好了,到时候就干脆辞职下海了。现在的处境根本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这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官场生活一种无奈,可见作者的“弃官从文”是一种解放的选择。 总之,王跃文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是既有批判,又有同情。批判他们心理的脆弱,最终被官场所软化;同情的是他们中的部分依然傲然屹立。说明作者对知识分子并没有完全失望。关隐达身上的聪明、才能和勇气;朱怀境虽然堕落,但对自己在官场中的一言一行,始终心明如镜。他不是一个同流合污的俗人。他的心灵深处孤独但却真实。这些都是作者所肯定的。 从体制**到人性异化,中间贯穿着文化渗透。而整个过程中人起着要害性作用。体制问题的存在除了其本身的漏洞外,人的性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利用体制的软肋为自己牟利。由于制约机制的不完善,人在权、誉的诱引下越陷越深,其人性也逐渐扭曲。人是最初的始作俑者也是最后的受害者。归根结底,无论是对体制的批判还是对文化的批判,最终都是为了揭示人性,批判人在官场中的种种丑陋行为。这些都是贴近生活,切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一个文学需求。王跃文用敏锐的眼睛透视了**的根源和人的要害性因素,折射出作家始终保持着清醒深刻的洞察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深的忧患意识。同时也说明文学已经具有深层的批判意识,这无疑是当代官场小说创作的一次重要突破。 注释: 1阿尔蒙。鲍威尔:《比较政治学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转引于孟繁华:《政治文化与“官场小说”》,《粤海风》2002年第6期) 2王跃文:《官场无故事·自序》,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参考文献: 1。邓小萍:《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艺术美》,《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 2。孟繁华:《政治文化与“官场小说”》,《粤海风》2002年第6期。 3。刘起林:《官本位生态的市俗化长卷――论《图画》的价值包容度》,《理论与创作》1999年第5期。 4。段崇轩:《官场与人性的纠缠――评王跃文的小说创作》,《小说评论》2001年第2期。 5。张韧:《王跃文小说印象》,《理论与创作》1998年第5期。 6。陈成才:《艰难而生动的诉说》,《学术论坛》2003年第3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