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沉浮_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批判官路沉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批判官路沉浮 (第2/4页)

“公仆形象工程”其实,这“工程”那“工程”,往往只是一些避实就轻的务虚行为,是专门做给上级看的,而这竟成为了他们升迁的一种途径。而《国画》中与朱怀镜同处的副处长邓才刚有才华、有能力,事业心强却只因与同事开几句玩笑被传到领导耳中留下不好印象;在反腐倡廉征文中提出治理**的十点建议被认为带有针对性,得罪了市委书记。结果被调到保卫处这个偏角落。真正的人才被打发到角落里滞留,相反那些会阿谀奉承之徒却官运亨通。朱怀境的升迁是厅、市级领导的直接提拔任用,人民的权利旁落,而且人选一般是与已有利的。这样的用人机制不产生**才怪!王跃文尖锐地批判了这种体制的弊端,极具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对文化的批判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反作用。中国的**问题制度性因素很大,但是,我认为文化因素是根本性因素,是影响性最大的。**的文化土壤倘若一直存在,**就会一直存在下去。因此,反**最终是要发现**源头,才能针对根本。王跃文的小说敏锐地发掘出了文化对反**的制约因素,那就是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进程所形成的。”1它对民族未来的政治方向、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

    1。对“官本位”文化的反思

    “官本位”是一个和中国封建社会一样古老的话题。它的本义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就有了一切。这种等级森严的封建官僚制度,使社会上形成了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以官职大小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地位的“官本位”意识。《图画》把当代社会光怪陆离的世相和各种人物的脸谱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官场中各种身份的人脸跃然纸上。作品对主人公朱怀境的官场沉浮和身心状态作了细致的描写,从全面角度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的官本位性质。朱怀境在官场中最初的生活原地踏步,让他觉得十分郁闷。小说中他的出场职务是市办公厅综合处的副处长。他完全具备“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条件,但他因为既无政治靠山,又不会请客送礼,所以总是得不到领导的关注和重用,他十分苦闷。使他真正领悟官场之道和提拔“诀窍”的,是“表弟挨打”之后的一连串事件,他在基层派出所所长和酒店老总面前拉皮条,把自己扮演成皮市长的得用之人,就立竿见影地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奉承和畏惧,表弟的挨打竟使他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于是,他领悟到了官场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妙处所在。他意识到升官意味着就会拥有一切:金钱、美女(情人梅玉琴)及别人的尊重。他充分把握这种升迁机遇,利用朋友关系,促成了县长张天奇、神功大师袁小奇与市长的见面。他为了走进高层、中层领导的视野,并得到他们的赏识,千方百计地讨好皮市长和柳秘书长。给市长、秘书长巧送家庭服务员,为市长儿子出国上学两次送礼钱等等。这些其实正是朱怀境“官本位”思想在作怪。正是这种“官本位”思想使他渐渐地萎缩了自我人生的风华和进取精神,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投机钻营、甘为人驱使的奴性和阴险而蛮横的霸气,完全失去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儒雅和涵养。“官本位”思想让朱怀境最终自食其果。他在官道中越陷越深,表面上似乎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其实他的灵魂早已沉沦;表面来看越是春风自得,内心就变得越阴暗和孤独,人生坦荡磊落的品格和光明正大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再如,张天奇向领导家送女服务员时同样按官职大小排漂亮的次序,作者揭示了官位大小与占有女色权力强弱的联系,把官场和大小官员给予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2。对“人治”的揭示

    社会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但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以封建家长**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曾经并且仍然对我们的政治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现实中,这一文化取向,给官僚主义的滋长和蔓延提供了观念支持。古往今来,中国人敬畏官,服从官,这体现了官场中“人治”传统的巨大能量。王跃文敏锐地透视出中国官场中现存的这种现象。《图画》中张天奇的巨大税款案,由于处在制度和个人权力的弹性区域而成为可能。因此,权衡众多利益关系,必须“杀向保张”,找一个替死鬼了事。向吉富不幸成为了“人治”权力周璇之下的一个牺牲品。而朱怀境又以个人手腕以及税款案的隐患威胁张天奇,体现出“人治”的观念影响。朱怀境的“人治”思想针对下级或一般官员。而他却又是他人“人治”下的一个依附。他在官场中成也皮市长败也皮市长。皮市长就是整个官场中具有“人治”权威的形象。他宠爱女记者陈雁,他人不许有非份之想;他的儿子皮杰的天马娱乐城搞色情服务,迫于群众的举报压力,他表面上轻描淡写地叫朱怀境向梅玉琴和雷拂尘谈谈如何吞并天马娱乐城,实际上是向两位施以隐形压力,传达他的旨意,替他的儿子甩掉一个沉重的包袱。他的“人治”思想通过话语委婉却富有弹性地表达出来。《朝夕之间》中的关隐达是陶凡的女婿,原来官运亨通,可是在老岳父退下来后,他就每况愈下了。可见其兴衰成败不取决于他个人的政绩如何,乃是背后陶老书记的进退。陶凡一退,张兆林迅速排除异已,撤换掉陶凡的“势力范围”关隐达是成也陶凡败也陶凡,成为张兆林“人治”下的人物。这是“人治”导致的一种不良结果。

    3。对权钱联姻的批判

    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正是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思维或是理念都受到巨大的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也从以前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有竞争性、交换性、求利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经济领域是积极的、有理性的。但假如这些理念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则难免会发生变异。特殊是这种文化理念在官场这个与权力密切相关的领域,则轻易产生权、钱、色三位一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