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沉浮_中国今年省部级高官密集落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国今年省部级高官密集落马 (第7/8页)

原则、途径和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肃贪需重拳。重拳打击**分子的嚣张气焰是反腐工作的现实需要,是人民群众的所求所盼。但是,反腐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作,不是说查处一批高官,搞几次反腐风暴,就万事大吉了,就能从根本的上解决问题了。严惩**官员只是反腐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治**必须要抓源头、抓根本,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要建立健全反腐工作制度。制度建设是反腐工作的根本,惩治**的核心是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同时,关键是要抓好反腐制度的落实,以制度反腐;要推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定期把官员财产拿出来晒一晒,向公众真实地公开官员的财产状况,廉洁不廉洁,一晒便知道;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滥用权力是官员**的源头,官员不能滥用权力,**也就无从谈起了。要进一步提高公务的透明度,落实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变“暗箱作业”为“阳光cao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官员哪些见不得天日的**行为自然也就灰飞烟灭了。

    4名问题高官的相继落马,笔者也是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了陈毅同志的一首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在此也奉劝哪些尚未落马的贪官“贪海无边,回头是岸”!(闫华)

    2008年诸多高官落马官商勾结“江湖”气息盛行

    2009年01月01日

    来源:南风窗

    本刊记者邢少文

    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结束了一个法制混乱的时代。此后,包括总警司、总华探长以及众多黑帮纷纷垮台,出逃的出逃,坐牢的坐牢,一时间“江湖告急”正常的法律秩序取代了江湖的地下秩序,暴风骤雨之中,众多黑社会大佬们纷纷惊呼“时代不同了”!

    200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一年,纪检部门反腐风暴劲刮,诸多高官纷纷落马。

    在这些“雷老虎”落马的身后,亦浮现出一批“帮派”人物。在过去的30年中,这些人被合称为“权贵资本”其中,官商勾结,灰色地带发家之事,与“江湖”不无类似。

    这一年,涌金集团魏东自杀“公路大王”刘根山被捕,金元帝国向德洪被双规,中国首富黄光裕遭调查。此外,古井贡的王效金、福禧投资的张荣坤也于这一年获刑,而三鹿集团曾经的全国劳模田文华亦被刑拘。

    新的时代,新的阶层,公众执著于对企业家进行“道德”追问。这一年,万科的王石、蒙牛的牛根生等向来以“德高艺馨”面目示人的企业家也曾饱受争议。

    诸多的追问,这些年中其实一直在延续,所有的指向都是30年来中国企业家这个新兴阶层身上的“道德”与“伦理”

    更深的疑问则在于,时代是否真的已不同?

    金融与实业的游戏

    在许多故事中,资本市场是一个滋生**、贪婪与罪恶的场所,颇像黑社会cao纵下的赌场。

    岁末寒冬,企业界最冲击眼球的事件,莫过于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的被调查。年轻的中国首富、神秘的第一桶金、快速的财富积累、强悍的商业作风、二次被查、光头,等等,这些元素使黄看上去颇具“江湖大佬”的形象。

    虽然截至目前,黄光裕“犯事”的真实原因仍未明了,但从官方已透露的信息来看,大概集中于证券市场cao纵嫌疑,涉及黄光裕控制的三联商社、中关村重组事宜,以及其兄黄俊钦控制的st金泰。此外,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还包括行贿商务部官员和骗取银行贷款。

    国美电器的全国分店虽然已达1200家,但在行业人士看来,电器销售属于薄利。而国美商业模式的核心之一,就是占用供货商3~4个月的短期流动资金,利用供货商的短期资金,黄光裕如银行吸储般将这些浮动资金用于门店扩张,并投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这或许才是获取高利润回报的领域。这对于银行借贷比较困难的民营企业而言,相当于“类金融模式”

    国美电器借壳中国鹏润在香港上市之后,黄光裕曾数次套现,在2008年胡润百富榜中财富排名以430亿元位居第一。

    在黄参与中关村以及三联商社的重组之中,都隐现了资本市场上惯常所用的一种手段,即“高估资产――注资控股――套现”

    做实业是一分钱一分钱挣,实在太累,而资本市场的暴富机会明显大得多。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受此诱惑者不知凡几。先以实业为概念,再通过资本市场,获取大量资金,继续扩大和多元化,打造“产融结合”的商业帝国。前有德隆的唐万新兄弟,后有黄光裕兄弟。

    “最后的公路大王”,海茂盛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根山的倒下,亦可从中寻见类似轨迹。

    2000年开始,上海及浙江等地政府开始尝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建设、道路建设”的政策,在公路建设中尝试引进民营资本。高速公路等大型公路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使得民间资本趋之若鹜。在上海,刘根山控股了沪青平高速公路,又参股了同三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和南环高速,在浙江又拿下了宁波绕城高速、甬金高速公路和北仑港高速三条公路的控股权。

    但同样的道理,高速公路虽有稳定的收益,但财富积累过程“太慢”,一条高速公路需要10年以上才能赢利。而刘根山着眼之处则在于,如何将这些公路资产包装后注入香港的壳公司,以便在资本市场上获取大利。

    在此之后,由于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严格,刘根山的公路资产未能如愿注入香港壳公司,在资本市场遭受沉重打击。而由于摊子铺得过大,资金周转不灵,刘根山利用银行贷款在不同的项目间进行腾挪,2008年6月5日终于东窗事发,被浙江警方刑拘,罪名是涉嫌抽逃巨额注册资本金。

    “八个杯子七个盖”的游戏,前有顾雏军,今有刘根山。而2006年上海社保案的核心人物之一,同为“公路大王”的福禧投资控股董事长张荣坤的坠落之路,亦与刘根山无太大差别,坐庄海欣股份,以公路建设为名获取大量银行贷款,再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等“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