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第3/3页)
这事我会想办法。” 唉,看来老天是要降大任在她身上啰! 经过两天的休养生息,陶然的感冒已经好多了。虽然整个人还是虚弱的,但至少可以爬出即将搬出的小窝,为自己觅一点像样的食物。手里提著一袋便利商店用的塑胶袋,里面装著几碗泡面、几份报纸和一些饼干,另一手拿著一瓶铝箔包饮料边走边喝,陶然施施然从楼梯上来。 钥匙都还来不及插进房门的钥匙孔里,电话就没命似地响了起来。陶然很想顺利的打开门进去接电话,但那双笨手就是不怎么合作,钥匙插了半天都插不进去。 电话铃声倒也和她卯上了似的,狂响了近二十声,就在她终于满头大汗的成功打开门,铃声竟嘎然而止。 “啊!”手中还拎著提袋和钥匙的陶然顿时xiele口气,整个人顺著墙壁滑坐在地板上。 生病让她没体力,气喘吁吁的休息了几分钟后,她才将报纸摊开来。 她翻翻求职栏,又翻翻租屋栏,反反覆覆几次,还拿不定主意要先做哪一样。最后决定先把两部分合用的都圈起来,用电话过滤一次,如要出门看房子或面试,可以找相近的地方,一并解决。 好不容易陶然将资料一一过滤,终于敲定下午去看两处房子以及应征一份采编工作,正兀自为工作和房子有点希望而高兴时,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 “喂。”陶然接起电话应了声,声音仍粗嘎难听。 “宋陶然,你跑哪里去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以惯有的威严姿态传来。 陶然纵然病得再昏,也不会认不出这个声音。此人正是她的母亲大人苗影贞。 “刚刚是你打的?我在门外来不及进来。”陶然说。 “我不是说这个。”苗影贞的声音隐隐泛著怒气。“我找了你一个礼拜了,以为你这丫头又混不下去,被扫地出门了。” 瞧她这娘,嘴里从不曾留德过。陶然偷偷翻个白眼。 “我去欧洲出差,两天前才回来。”对了,附带说一下,还失了恋、生了病、丢了工作、没了住所。但这些她自然没有说出口。 陶然虽然从小因著迷糊就大小祸事不断,但老早就学会了一件事,就是她母亲不会帮她。与其说母亲想训练她独立,不如说她母亲爱自己多一点比较贴切。人家丧了父的孤女寡母是相依为命,她这个失了老爹的孩儿是有了个严父厉母。 所以她从高中时代就自立自强了,即使是现在这种落魄时刻,也不曾考虑过回去向母亲求助。 “不管你那么多,总之你回屏东一趟。”苗影贞是没什么耐性,她也不是事事会监控女儿的人,女儿的事她总不太管。事实上若非有事,母女俩大半年才通一次电话也不是没有的事。 “有事吗?”陶然问道,实在是有些疑惑。 “你棻阑姨婆过世了。”苗影贞说,好像这样就可以解释一切。 棻阑姨婆?那个有点不合群,不跟儿孙往来的姨婆?陶然对这个姨婆的记忆有限,因为她接触到她的机会很少,只不过姨婆倒没像排斥自己儿孙那样的排斥她,所以偶尔可以和她谈上两句。 棻阑姨婆过世了,而母亲要她回去?不要说是远亲了,母亲和棻阑姨婆也不熟络,怎会要她回去呢? “回去奔丧吗?”陶然问母亲。 “都出殡了,奔什么丧?!”苗影贞说。“你姨婆留了东西给你,律师要当面告诉你。” “给…给我?怎么会?”这可教陶然诧异极了。 “这就要去问你姨婆了。总之你就回来一趟吧!”苗影贞的语气意味著这事就谈妥了,可以挂电话了。 陶然当然了解她的母亲。“哦,我明天就回去。” 挂断了电话,陶然还是愣愣的。 棻阑姨婆留了束西给她?为什么? 地方客运的车破破旧旧的,上面坐了些当地的人,有的阿婆手中还拎著菜篮。 车上的乘客不多,陶然坐在靠窗的座位,任窗外既熟悉又在现实里变了形的景色飞掠。这车上的人好像都彼此认识,只有她像个外来客。她沉默的独坐一隅,想起她那个姨婆。 棻阑姨婆之于这个地方也像个外来客,在当年她幼小的心中,一直私心以为棻阑姨婆是台北人,那时候的台北对年幼的她来说,可以和自由、独立画上等号。 是的,棻阑姨婆有台北人的特色,虽然大家都说她是个顽固的老太婆,但是她对这位姨婆总是好奇幻想多过畏惧。她和棻阑姨婆接触的机会也有限,但印象总是深刻。母亲由于守寡得早,年节时她总是陪母亲在外婆家过的。 每回回外婆家,她就会溜到隔壁独居的棻阑姨婆那儿,而棻阑姨婆总是冷冷地看着她,不过也不禁止她去玩就是了。 棻阑姨婆屋里有许多新鲜玩意儿。长大后她才知道,那些都是当年台湾少有的舶来品。 听说棻阑姨婆的丈夫是日本人。而很多关于她的事也都只是听说。 “也不知道棻阑表姊这样算是好命还是歹命!”陶然曾经听外婆这样说。 小时候的她是喜欢棻阑姨婆的,不止是因为那些有趣的玩意儿。亲戚们每回看到她时,几乎一贯的反应都是看了一眼后便重重地叹了口气,附加摇了几下头,好似她多么不幸似的。他们总爱说“女孩子应该怎样怎样”、“女孩子不能怎样怎样”,当时的她年纪虽小,却懂得自己不喜欢听这样的话。 而棻阑姨婆从不会这样说… “小姐,到了啦!”司机先生的声音打破她的冥想。 陶然回过神来,才想到刚上车时有交代司机先生到了时叫她一声。 下了车,陶然举目四望,眼前这个陌生中带著一点熟悉轮廓的是她的故乡吗?她多久没回来了?心念一动,她微算了算,竟也有六、七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