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是高升还是靶子 (第2/3页)
一手,而且这样看来,这一手也不只是专门用来对付自己的。心刚二身后的这手才是暗棋,如此高调的提高自己的户。;来是显示太宗皇帝言出如山的秉性,二来吗,恐怕就是把自己竖起来好挡住身后的那一手,太宗皇帝是人越老越变的谨慎起来了。 想到这里,麦仲肥真的是苦笑连连了。自己来这里只是想好好生活,顺路帮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强盛的大唐更强盛,再把国粹道教发扬一下而已。可随着自己有意无意的一步步走到现在,却身不由己的卷进了政治旋窝里,成了中央权利争斗的一方角逐者,而且是最靠近旋窝中间,却又最脆弱的一个,角逐者。 太宗皇帝这一招,直接把自己放到了箭靶子的位置上。看来以后自己只有学习房老大人那样小心谨慎,不要犯出什么大错被人揪住了小辫子才好。太宗皇帝活着他还能照顾一下自己这个被他亲自立起的箭靶子,但如果他死了呢?貌似太宗皇帝好像离驾崩也不远了吧?在自己印象里不是贞观二十二年就是二十三年驾崩,现在已经贞观二十年了,也就还有两三年时间,这两三年时间够不够自己把政教一体化在漠南推开?想着这些令人头疼的事情,麦仲肥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麦仲肥醒来,洗漱穿戴完毕后,来到前厅拜见了义父。尉迟恭命麦仲肥陪他一起吃早餐“这次东征回来,老夫决定不再过问朝廷里的事情,以后你自己好自为之。本想安排你义兄也去你那里帮衬帮衬,可惜你那嫂嫂不同意,你义兄也是不情不愿,都还是贪恋长安的繁华!却不知这里乃是英雄冢啊!”“漠南确实也荒僻,既然嫂嫂不同意。那就让义兄在义父跟前尽孝也不错。仲肥过不了多久就要回任上了,这一走又不知道几年才能回来,有义兄在您老身边也好有个照应。 义父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嘱咐也白嘱咐,还不如不嘱咐!以后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你和你义兄之间要多帮衬。义父老了,能够安享晚年就不错了?唉!”尉迟恭的一个。唉字道出了数不尽的沧桑,曾经横刀立马的无敌大将军,现在所剩下的只有英雄迟暮的叹息! 辞别了义父尉迟恭麦仲肥打马奔青羊观。到了观门牵马缓行,早课声声中,一缕琴音缓缓飘来,赫然正是《临江仙嚷滚长江东逝水》的曲调。琴音正是从师傅袁天罡的云房中飘出,一遍又一遍,反复弹奏着。 麦仲肥把马拴进马厩,轻手轻脚的来到师傅门前,却不进去,只是站在门前倾听?袁天罡把这一首带有看破世间繁华虚梦的乐曲演绎的入木三分,古朴凝重的韵味深深挑动了麦仲肥的内心深处,麦仲肥不由的随着曲调低声合唱起来2 乐曲嘎然而止“吱呀”一声,云房的门打开,师傅袁天罡的身影出现在麦仲肥的面前。看着已经满头白发面容却依然年轻的袁大天师。麦仲肥心里油然升起一个名词“鹤发童颜”袁大天师依然是一身干净整洁的青色道袍,雪白的发丝被一丝不芶的梳成一个攒心发髻,果然是有飘飘出尘的神仙韵味。 关于师傅袁天罡的年纪一直是个谜。麦仲肥曾经在师伯孙思邈那里打听过,据孙师伯说师傅好像是南北朝时期后周人士,建德五年生人,也就是说袁大天师现在应该七十岁左右。 “师傅!仲肥回来了!”麦仲肥给袁大天师打稽前行礼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我师徒一别又是七年,来,进来坐”袁大天师的语气有些激动。 这个徒弟在袁大天师心里一直是奇怪的存在。在被自己击中头部之前。表现很一般很不出众,也就是个听话、话语不多的弟子。但自从清醒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但很有胆识,而且经常会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在袁大天师看来这个弟子正在计划着自己的未来,每一步走的都是那么出人意料,却又坚定无比?似乎他对未来心知肚明。他自己解释说是受到了道祖的提携,但袁大天师还是认为这个弟子的身上一定有什么秘密。袁大天师也曾和自己的得意弟子李淳风探讨过麦仲肥,的事情,而且不止一次地推算过他的命格和前程,得到的结论却每次都是混沌不清,似乎这人根本就不存在于这个世上一样。越是这样袁大天师越是对方仲肥感兴趣,也慢慢的由感兴趣到越来越喜爱。 随着师傅袁天罡走进门内,麦仲肥坐在下首椅子上,却发现桌几上散放着一些书稿,拿起一看书面上写的是《易镜玄要》。 “这是为师这几年闲来无事。编写的一本关于《易》的理解和推断。《易》包含了术数的原理,而且包含着浩瀚博大的终极奥意的公理,就是正、反、合。由正、反、合而构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