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崔家被抄 (第1/3页)
第一章 崔家被抄 卢龙城大公府的里里外外,人进人出,忙忙碌碌。可柳琛公爵的办公室里却出奇的安静。柳琛还有柳明秀正和几个老臣一起开会,商讨给前线筹措军粮和医药物资的问题,会议开到一半,大家全都愁眉苦脸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从布伦台要塞送来的最新战报说,前线形势呈胶着状态,双方各有胜负,但帝国的军队由于补给线太长,再加上气候恶劣,基本上处于守势。大将军巴特隆已向帝国军务院上书,由于没有预料到战争持续的时间这么长,再加上补给线频频受到敌人的攻击和sao扰,损耗很大,各种军用物资都很匮乏。他请求帝国迅速筹措粮草药品等军用物资运到布伦台要塞。等这些物资一到,他就要组织一次强有力的反击,打破这种均衡态势,以便尽早结束这场战争。总理军务大臣丁国昌命大公柳琛着手筹措第一批军用物资运到前线,以解燃眉之急。理由是美拉梅公国距离布伦台要塞最近,又非常富庶。 柳琛为此很头痛,前些时候为了筹措关防军团的军用物资和征募新兵,已从大公国的财政里拔出了很多钱。由于大公府大量购进粮食,卢龙城的粮价一度飞涨,为了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柳琛又命人从外地购进了一批粮食,低价投放市场,以平抑粮价。虽然粮价略有下降,但依然很高。如果此时大公府再大量购进粮食,粮价必然又要高企,这恐怕会引起老百姓的恐慌。 柳琛放心不下,带病旁听了这次会议。 “大家倒是说话啊!”柳明秀有些着急。 管财政的老臣忍不住说:“西北战事吃紧,这是公开的秘密,现在粮商们都很惜售,他们囤积居奇等着粮价进一步高涨。如果我们现在大量购进粮食,只会更加坚定他们囤积的信心。现在秋收刚过,还没有到闹粮荒的时候,所以我们即使出高价也不一定能买到多少粮食,只会一味地推高粮价,造成人为的恐慌。” 柳琛在一旁听了,点了点头。 柳明秀又问管物资的老臣:“咱们大公国不是还有战略储备粮吗?” 这位老臣叫李长生,人们都亲切地叫他李管家。他一直担任物资局长的职务,为人细致谨慎,恪尽职守,很受柳琛信任,现在辅佐柳明秀也是兢兢业业。 李长生苦着个脸,用哀求的腔调说:“这些粮可不能动啊,这是咱们大公国的救命粮,不到万不得己可动不得。如果动了,万一闹起饥荒来,没有这些粮食来赈灾,是要死人的!” “今年粮食不是大丰收吗?哪里会闹什么饥荒?”柳明秀有些不满地说。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柳明秀大人,如果真出了什么差错,那可是掉脑袋的罪过。”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大家出出主意。”柳明秀看那老臣可怜,不忍心再逼他。 “还有一个半法,只怕在时间上来不及。”一位老臣说“那就是到南方诸省去采购粮食,不过从派人去采购到组织马车运回来恐怕要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另一位老臣说:“可以同时进行,一方面将储备粮火速送往前线,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派人去南方粮食价格较低的省份采购以补充储备粮的空缺。” “我看也只有这么办了。”柳琛突然说了一句。 诸大臣都点头,那位管物资的老臣见大公都这么说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叮嘱柳明秀尽快把储备粮的空缺补上。 卢龙城外,一包包运往前线的粮食堆成小山。一辆辆运粮马车载满粮食向狼关方向进发。负责押运的是城防军团的副提督杜飞,他率领五千兵马在长长的运粮车队伍两边来回巡逻保护。雪地上留下长长的三条轨迹。 许德昌负手站在卢龙城外的大道旁,一动不动,胖胖的脸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焦虑神情。他喃喃自语道:“釜底抽薪啊!釜底抽薪啊!”他皱着双眉,忧心忡忡地望着远去的队伍。 这时,他听到了熟悉的马蹄声,回头一看,只见叶枫骑着追风马从城门方向朝这边跑来。叶枫来到他跟前,翻身下马,笑着说:“大哥,你算得真准,这么多粮食都要运到前线去,看来粮价肯定会涨。” 许德昌摆了摆手说:“粮价不会涨,这不是从集市上采购的粮食,这是咱们大公国的储备粮。” “为什么要动用储备粮?”叶枫在大公府工作了一段时间,他知道这储备粮对于美拉梅公国的重要性,所以乍一听也非常吃惊。 “肯定是上面催得紧,公爵大人又不愿抬高卢龙城的粮价,以免造成人为的恐慌,不得已才动用战略储备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