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江山_第四章老花匠的风月江山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老花匠的风月江山份 (第1/3页)

    第四章 老花匠的身份

    “一路上辛苦了。鲍将军。”老人走到鲍超面前,热情地伸出手来。

    紧跟在老人身后的许德昌连忙介绍道:“这位是我们的头儿。我们就是奉他之命前来营救您的。”

    鲍超恭敬地向老人行礼道:“救命大恩,不知如何才能报答?”

    “不必客气。”老人没有心思再说废话,直接问道:“北边的情况你了解多少?”

    鲍超语气沉重地说:“我知道他们又招募了四个军团,已经秘密训练了五个月。我还知道他们勾结了乌拉特族和呼尔巴什族人,两个族的骑兵已经在布伦台山口外集结,据我了解,这次乌拉特族出兵二十万,呼尔巴什族出兵十万,再加上巴特隆的十八万西北边防军和新招募的十二万预备役。敌人的总兵力大约有六十万!不算十二万预备役,光精锐部队就有四十八万之多。”

    这个消息使大家深感震惊,就连许德昌都瞪大了眼睛。虽然许德昌早就知道巴特隆想造反,但巴特隆居然能招集这么多军队,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老人的脸上依然没有表情,他继续问道:“那你就没想办法将这一情况向军务院汇报吗?”

    鲍超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我不是没有汇报啊,监督西北边防军是我的职责所在。我怎敢隐瞒不报呢。不瞒你们说,我刚一上任,他们就用美女金钱诱惑我,被我拒绝了。后来又用假强盗来威胁我,还说要派人暗杀我在东都城里的家眷。我知道他们不敢,所以我也不怕。他们在我面前使用种种手段,让我产生了警觉,我开始小心翼翼地收集他们反叛的证据。当我掌握了足够多的证据之后,我就用飞鸽传书,向军务院和监察院连发了四封密信,可奇怪的是一封回信也没有,也不见东都那边有什么反应。过了没多久,我就被他们严密监视起来了,我的信鸽也被他们投药毒死了。但他们还不敢公然把我怎么样,也许是他们没有准备好吧。”

    老人说:“军务院里有巴特隆的人。监察院的总监察长原来是西都梅家的梅洛甫,后来被他们诬陷通敌,把家给抄了,全家二百余口被流放到南疆服苦役。现任的总监察长也是巴特隆的人。此外,巴特隆有党羽二百多人,分布在朝野上下,他们要么就是靠巴特隆当上的官,要么就是被巴特隆重金收买了。这些人把持着许多部门的实权,甚至连军队里都有,其中就包括石门关和西都城的守军将领。”说到这里的时候,老人解开衣服,从小衣的衣襟处撕开一道口子,从衣服的夹层里掏出一张油皮纸的信封,信封上封着火漆。他将信封郑重地交给鲍超说:“这是我们这些年来潜心调查的巴特隆党羽的名单,还有一封写给皇帝陛下的密信。你一定要将这封密信面呈陛下,叫陛下立即下手,铲除巴特隆的党羽,刻不容缓。一旦这些人与巴特隆里应外合,后果不堪设想!”

    鲍超惊奇地望着老人手里的密信,没敢接。他又看着老人问道:“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啊!你们为什么不自己面呈陛下呢?”

    老人微微叹了口气,神色黯然地说:“你听说过东宫血案吗?”

    鲍超说:“这东宫血案哄传天下,怎么能没听说过。十五年前,皇帝陛下刚亲政不久。当时按查院突然得到情报,说乌拉特族人准备派武艺高强的刺客行刺于西山行宫中避暑的皇帝陛下。禁卫军不敢怠慢,派重兵保护西山行宫。结果那天深夜,皇太后于所住的东宫遇刺,刺客一共十八人,个个武艺高强,而禁卫军的精锐又被调到了西山,皇宫内庭守备空虚。在贴身护卫的死拼下,皇太后才得以脱险,但也受了伤。而东宫内连护卫带侍女太监共有七十三人被刺客所杀。这就是著名的东宫血案。”

    老人说:“你说的不错。我当时就在按查院任职。”

    鲍超说:“我听说此事一发,按查院的按查使姜琦大人和三个副使都被流放南疆了,不久他们就都病死在流放之地了。”

    老人说:“这个传言不准确,我们并没有都死掉。我叫汤寿臣。是当年三个副使中的一个。另外两个副使没有被流放。他们一个在外执行任务没有回来。还有一个当天夜里就逃出了东都城,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到的消息,更不知道他最终逃到哪里去了。只有我和姜琦大人还有十几位原按查院的官员被流放到南疆服苦役。后来,巴特隆又派刺客到南疆刺杀我们。我们被逼无奈,只好想办法从南疆逃了出来。之后这十几年,巴特隆的党羽到处追杀我们,我们就东躲西藏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我们一边躲避追杀一边重新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