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章 (第2/4页)
情的东西干扰原则。 高前讲到了这个份上,尹凡不得不说了:我听说,那家矿井是市政府一位主要领导的孩子开办的。他又补充一句,不过,我还没有过细了解,不知真实情况到底怎样。 尹凡把话说完,高前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把眼睛眯缝起来,在作思考。在他沉思的片刻中,尹凡看见他的眼睛倏地射出一道锋利的光。他像是自言自语,但话音明明让尹凡能听得见:看起来,是到了该摸一摸老虎屁股的时候了。 他把头抬起来,眼睛盯着尹凡说,面对这个情况,作为主管环境保护的副市长,你有什么建议? 这可是让尹凡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明摆着,栖凤乡的矿山污染,宋书记已经批了字,要高度重视,进行调查,但如果真牵涉到史朝义的儿子,史朝义本身的态度是一个首先必须解决的关键。他把这一点提出来,高前微微一笑,说,这个自然。但是,史这个人(他在这里把“市长”或“朝义”这两个称呼都有意略去),他的情况恐怕不仅在这里(这里,他又有意把语法逻辑上应当使用的“事情”或“问题”这两个词说成“情况”)。停顿一下后,他注意尹凡的表情,然后接着说,你知道河阳市的干部群众对市政府有些什么反映吗? 高前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所谓“市政府”此刻在高前嘴里不再是名词, 而是一个代词,代指市长史朝义。史朝义的个人作风尹凡已经领教过了,而干部群众的反映,他也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回河阳这几个月里,曾和过去的老同学如巫军呀、吴心仁呀、曹漕呀,还有过去交往比较密切的一些官员如卞虎、韩玉昆等在私下里有过两三次小规模的聚会,其间大家或明或暗都对史朝义这个人的政治品德和个人道德有过非议,史朝义的儿子史飞在东阳县开矿的信息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得来的。那个卞虎,现在是交通局的局长助理,还讲了流传于河阳市政府公务员中的一个段子:领导没来我先来,看看谁坐主席台;领导没讲我先讲,拍拍话筒响不响;领导讲话我鼓掌,带动全场一片响;领导吃饭我先尝,看看饭菜香不香;领导喝酒我抵挡,早就把胃献给党;领导睡觉我站岗,和谁睡觉我不讲。卞虎讲完这个段子后,还说按照这个去做,才是“合格部下的标准”作为常务副市长,尹凡当然不能和过去一样听任他们编排些官场逸闻,更不能附和,他曾以开玩笑的口气批评卞虎说这样的话是“扰乱军心”卞虎当然不服气,说这又不是他自己编造的,想要编的话,中学期间作文经常不及格的他也编不出这个水平呢。 既然高书记问到这里,尹凡便半吞半吐地把自己听到的一些话,带选择性地向书记做了汇报。卞虎讲的那个段子,虽然不那么“雅正”但挺形象挺生动,他便把它作为趣闻讲给书记了。 史朝义其实在宋书记批示的传真件传到高前那儿之前,就从省里得到消息,说是有这么一个批示,他的心情当然很不爽。他cao起电话,把郭天明狠狠骂了一通。他妈的,早就说过,要防火防盗防记者,你他妈干什么吃的?竟然捅到新华社内参上去了。之后,他又狠批了东阳县委书记汪平和县长陈启德,说你们俩存心要给河阳市的改革开发抹黑是不是啊!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恼火也没有办法,他只好布置郭天明等人商议相应对策,采取补救措施,指望将这件事抹平。在高书记做出行动之前,他一直不事声张地暗中行动。他把他伸向省城核心部门和首脑机关的触角都调动起来,他认为,在目前的体制之下,许多事情事在人为,凭积极运作、凭个人能量,应该是可以掩盖,至少是可以淡化的。 在高前主持下,中共河阳市委召开了常委会,会议的议题之一是学习省委宋远征书记的批示,并就关于如何落实的问题进行讨论。史朝义在高前讲话之后,主动做了发言。他首先表示,作为新闻喉舌的新华社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从党性原则来讲,是对的,是应该支持的。我们河阳市的工作嘛,从来都是在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双重监督之下开展的。社会监督有利于我们不犯错误,有利于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当然欢迎,当然欢迎(他把这句话着重强调了一便)!不过,我认为,舆论监督也好,群众监督也好,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要与人为善,有助于推动各地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改进——而不是影响各地的工作。啊,这点我认为最为重要。事实上,我认为,内参上反映的有些情况嘛,是失实的,至少是不完全真实的。我个人作为河阳市政府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对于河阳市的工作,还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的。工作嘛,不可能没有失误、没有疏漏,经济工作也好,社会工作也好,党务工作也好,谁能保证我们的工作都万无一失呢?谁能肯定永远都天下太平呢?所以,我很赞同中央一贯强调的,安定团结,稳定压倒一切。河阳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市政府分工是尹凡同志负责,尹凡同志来河阳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我看他的工作是非常尽心,非常负责的,他并没有向我报告过什么矿山污染的问题,如果说,过去果然存在这样的问题,他报告了,我作为一市之长没有重视,是我的责任;存在这样的问题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