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第1/3页)
第三十三章 《东阳县招商引资阶段性总结表彰及推进大会》不仅在全县引起轰动,在全市发生了重大反响,而且在尹凡的心里也引起不小的震动。那些公开宣布的数据,那些正式签订和协议,那些盖着双方大红印鉴的合同,甚至通过电视新闻的特写镜头昭示出来,让尹凡感到惭愧,也感到很沉重的压力。虽然曹漕那个工艺雕刻厂是东阳县招商项目中为数寥寥的几个已经正式开工的企业,应该说这一成果县委书记翟燕青和县长陈林都是很满意的,但毕竟离那1000万的招商任务相差甚巨。现在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而这一工作目标自己才完成区区10%,到年底考核的时候,该如何是好?尹凡在心里这样问自己。同时又想,到基层来挂职,为的什么?要是讲大道理,说是为了学习和锻炼,为了提高思想觉悟和水平,当然可以写出一篇长长的文章来,但实际上呢,还是为了进步嘛(在河阳的官场上“进步”一词被赋予特殊的含义,由一个意义宽泛的词汇转化为仅仅指的职务的晋升)。信息时代,专家说其实就是数字化时代,那是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讲的。而河阳政坛这些年提拔干部,实际上也表现出一种“数字化”倾向,即有些人戏言的“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这里许多工作目标都具体化、指标化了,对干部的工作目标管理,对业绩的考核,最后要看统计报表,要落实到数字上。没有一个让同僚惊叹、让领导满意的数字,哪怕口号喊得震天动地,哪怕嘴巴吹破了天也无法服众。而年终县里制定的指标到人的招商引资计划,是今年目标管理的头号任务“重中之重”能否完成这一任务,既可以说是关系工作责任心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体现干部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问题。《推进大会》上,翟燕青已经代表县委正式宣布东阳县的招商引资计划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就是说,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家的招商任务都完成得很顺利。对比起来,唯有自己还相差太远。想到这里,尹凡心里真的有些着急。他找到曹漕,和他商量这个问题。曹漕说,咳,你呀,别看你进入了官场,要我看呀,你还是个书呆子。 怎么了?这跟书呆子不书呆子的有什么关系?尹凡莫名其妙地问。 怎么没关系?我没来这儿投资我不知道,来了这一段时间就看出来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下政绩一大吹!你懂不懂? 什么意思?你说明白点。 什么意思?几十个亿的招商引资计划,现在已经任务过半。我到你们县城各个角落都去看过了,哪里有多少过半的迹象?要说扣除一个零还差不多! 尹凡听出来,曹漕说“扣除一个零”意思就是东阳县的招商引资完成量只有年初目标50%的10分之一,也即5%,折算一下不过两个半亿。尹凡说,你说的那个我知道,那是实际进资量,其中还包括你的工艺雕刻厂在内呢。 我知道是实际进资量!其它那大部分不过都是些协议、合同之类,对不对? 当然了,外地客商来投资,当然要先签订合同了,资金到位哪里能这么快? 曹漕笑笑:尹凡啊尹凡,我说你还是书生气嘛。我下海这么多年了,经商方面的事我还不明白?中国的市场经济虽然在走向规范,但实际cao作中还存在大量的不规范。那些个协议、合同,最后能有多少算数的?那真是天晓得的事。 尹凡一听,有些发愣:双方签了字、盖了章,能不算数吗?国家不是早就有了《合同法》吗? 《合同法》也管不住所有的合同,而且我可以肯定地这么说,那些签下来的东西绝大部分还不是合同,只是协议。县委书记在报告里笼统一说,别人就分辨不清楚了。这个协议嘛,对讲究信用的人来说是一个协议,对不看重信誉的人来说,还不等于废纸一张?! 这几十个亿的协议,就算有一半作废吧,那还有十几个亿在那儿呀。 算了吧,尹凡呀。说句老实话,我最希望你这样的人成为我的生意对手,做生意愿意和你来做。可是假如你要做我的生意搭档,那我就不愿意了,那样的话,陪的会比赚的还多。 难道这些数字最后会成为泡沫? 这我可不好预言。不过你等着吧,要是最后能落实20%,那也就撑破天了。就东阳目前这样一个经济基础和投资环境,除了像我老曹这样就地取材、小打小闹的,那些大的项目、大的企业哪里可能跑到这个地方来?而没有大企业、大项目的投资,你要弄50个亿的资金进来,难道不是天方夜谭的事吗? 听曹漕这样一讲,尹凡才有点如梦方醒的感觉。是啊,年初制定计划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为什么只考虑到数字、指标,就没有考虑到可能性呢?当初讨论这个计划的时候,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经济工作,要说没有想到这类问题,提不出什么意见或建议的话,那些多年从事经济工作的县政府的领导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