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第2/3页)
阵势在东阳县还真的少见,一路上引得县城居民纷纷驻足观看,小孩子们尤其觉得新奇,兴高采烈不住地朝着车队挥手呐喊。 县城主干道上的店面大都重新装修过,高一些的建筑物上事先已普遍刷过了油漆或贴上了瓷砖,五彩缤纷鲜亮的色调互相映照,感觉宜人。有些实在破旧的房屋便用巨型条幅和广告将其遮盖起来。汽车和人行道之间的护栏早就叫小学生们认真洗刷了一遍,每隔五米就插上了一面彩旗,彩旗上写着各种类型的表示欢迎的字样。无论谁都可以从中感受到隆重的气氛。 东阳广场紧靠县城的东头,眼下,广场剩下的工程就是大面积地铺设地砖、安装地灯等,再往后还要种植草木花卉,所以现在到处裸露着黄土。运送建筑材料的载重车辆来来往往经过,在临时通行的道路上,带起一阵阵尘土。但各种已经完工的主体建筑和雕塑群耸然而立,晴空下开阔的视野可以让人尽情驰骋目力,广场恢弘壮阔的气势已现端倪。 下了车,一边看一边听介绍,人大代表们“啧啧”称赞:想不到一个边远的山区县城在城市建设上能搞出这样惊人的大手笔。不简单,真是不简单!的确,在他们的印象中,全省像这样的广场几乎还未见到过——就是省城的广场,也不过是设计简单,功能单一的老式广场,除了面积大一些,从哪方面比,也不如东阳广场更好看,更壮观。方喻上次来的时候,这座广场还远没有现在这个样子,今天看了,也觉得想像不到竟然能建得这么快、这么好。他先是问蓝玉蛟蓝主任: 怎么样? 蓝主任点点头说,晤,很好,很不错嘛。 方喻便对翟燕青说,看起来,你在城市建设方面也能够带个头了。他又转过头对袁市长说,我看,河阳市的市区建设,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重新规划和调整,要不然会跟不上形势的。袁风就对翟燕青开玩笑说,好你个翟燕青啊,你这样干不是跟我出难题了吗? 袁市长说话的风格就是那样,不太讲究含蓄蕴籍,措词也比较随意,翟燕青知道他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也就笑着说,袁市长,你是一市之长,我哪里能和你比呀!要说搞城市建设,你才有资格当大巫,我老翟充其量只能当个小巫。 趁方喻和蓝玉蛟两人在前面讲话,袁风用手四面指一指广场,悄悄问翟燕青:你这家伙一下子从哪儿弄这么多钱? 翟燕青说,能从哪里弄?不就是从银行里吗? 银行借钱现在可也不那么容易的,你搞那个养羊工程不是已经借了一大笔吗? 翟燕青说,钱是先让银行给垫的。我本来弄了个招商项目,让外地一个客商投资,等广场建好了,再在广场周围建上店铺商城,还可以搞休闲娱乐场所,全部无偿给他经营五十年。可谈来谈去,连意向性的协约都签了,那家伙却始终没定下来,我们只好和银行谈。如果那家伙万一不肯来,就把店铺都抵押给银行算了。翟燕青边说边感叹,还边摇头,仿佛向市长倾诉心中的烦恼和苦水。 银行有兴趣要你那些店铺?袁风有些嘲讽地说。 这不过是给银行一个台阶。他们要是不肯给我贷款,我说了,以后我们招商进来的钱就不放进他们的银行,要另找婆家了。银行当然也会算账,他们借这笔钱给我们,并不会吃亏,他们建职工宿舍的地皮我们都是免费提供的。而且对于行长们,我们底下的办事人员感情投资也做得很活。所以嘛,这也叫互惠互利呗。 袁风说,你小子在弄钱方面是无所不用其极呀。说到这里,两个人一起笑了起来。 参观完东阳广场,已是下午四点多了。按照蓝玉蛟的意思,视察组还要继续干点什么。蓝副主任过去当厅长时就是这么个风格,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不喜欢留空挡。但方喻和袁风都劝他: 你们省里的同志一大早就起身赶路,来了以后马不停蹄就开始视察,连中午都没有休息,我们建议今天的安排是不是不要那么紧凑,从容一点,给大家留一点缓冲的时间?汇报、座谈和考察,这些内容我们都做了安排,但下午剩下的时间不够了,视察组就先休息一下吧?晚上我们还准备了文艺节目招待各位呢。 蓝玉蛟想了想,也就答应了。虽说现在他已归入“省领导”行列了,但人大毕竟不像厅局,厅局长对下属提要求一是一,二是二,谁也不敢打折扣。而人大主席团和人大代表的关系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所以在管理和要求上必须有所不同,在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和进行工作的时候也不能像要求下属那样。他这次是第一次带队出来,应该让大家感到工作上既有收获,又不能太过辛苦才是。于是他说,那就听你们的。不过文艺节目是什么内容?可别太铺张。 袁风便说,主要是我们市里话剧团排的一个戏,反映的是做好扶贫工作,引导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这个戏最近在省里得了“五个一”工程奖,还准备送到北京去评奖呢。 蓝玉蛟说,这个好,这样安排,可见你们考虑得十分周到,这样的话,我们视察组成员还能从精神上受到教育呢! 晚宴之后,载着视察组和各级领导的车队又从宾馆出发前往县剧场。剧场门前铺着红地毯,张贴着欢迎标语。走进里面,里面早已经组织了各单位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在两侧的座位上坐着。见领导们来了,大家一起站起来鼓掌欢迎,并有节奏地呼着欢迎口号,那个气氛无异过节一般。人大代表也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了,看见来到一个县城竟受到如此规格的接待,都有些心情激动,不可遏止了。大家纷纷朝青少年们挥手致意,表示对山区群众的热情的真诚感谢和回应。 这个戏的名字叫做《致富奇缘》,讲的是一个山区小村里的青年在大学毕业后,拒绝了外地的高薪工作,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一腔热血回到小村,在村里开展科学养殖、科学研究,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就,不但自己的家庭面貌得到改变,也使得全村的乡亲都走上了富裕之路的故事。在他致富以后,被邀请到省城一些单位和大学校园向专家和领导们介绍经验,讲述个人的奋斗史,他当年在大学的恋人,后来不愿跟他一同回乡的女同学在他讲完话后,跃上讲台与他紧紧相拥,最后也放弃了城市的生活与他一起来到那个偏僻的小乡村,共同追求明天的理想。这台戏无论从构思上还是从文笔上,都为那些有一定年纪的人所熟悉,套路与五、六十年代的作品没有多大的区别。区别只是,戏台上的布景和灯光有了很大的改变,现代技术被运用于舞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