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战争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3/8页)

上,召集机关和各营连主官开会,总结前两天的情况,分析下一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解剖各个环节容易产生疏漏从而造成事故的隐患,确认万无一失。

    散会之后,辛中峄把岑立昊单独留下,就今明两天的行动计划进行了推敲,辛中峄说“任务要完成,但必须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演练中,军事行动可以有弹性,但安全防事故没弹性。我总觉得17日的构工撒得过开,标准太高,用力太大,耗时太长,18日紧接着就是架桥过河,师劳兵疲,会不会出问题。”

    岑立昊说“按照导调部给我们出的情况,我只能做这样的计划,如果说出问题,一是导调部出的情况强人所难,二是说明我们平时训练不扎实。至于构工,不能降低标准,战争没有弹性。”

    辛中峄已经习惯了岑立昊的不以为然,倒也不怎么理会,但还是不放心,蹙着眉头说“话是这样讲,但要我们行动按实战要求,装备却没有按实战配,就一个舟桥连,架那几段浮桥全团都要过,时间又卡得紧,近两年也没有合练过,这么一下子真刀实枪地干,弄得不好就要出事。”

    岑立昊说“辛副…团长的意思是…要不,也走个过场?”

    辛中峄断然说“弄虚作假,罪加一等。”

    岑立昊说“那我就没办法了。我觉得老是怕出事也不是个事,军事行动嘛,动车动枪动炮,谁也不能打包票。老是怕这怕那,那就什么也不能干了。要想不出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猫在营房里不出来,平时怕流血,战时…”

    辛中峄脸一沉,冷峻地看了岑立昊一眼,岑立昊立马噤声。但辛中峄也没有批评岑立昊,只是在作战图上又琢磨了一会儿,抬起头来说“如果从战术要求的角度,找到一个理由,让辎重绕道仑掌穿越二号地域,浮桥为步兵分队所用,倒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岑立昊嘴巴动了动,想提出质疑,但看见辛中峄的表情很严肃,就把话咽下了,也俯首在地图上琢磨。这一带地形岑立昊比较熟悉,不仅因为经常来训练,还因为地处彰河上游,作训股每年都要搞防汛方案,旮旮旯旯岑立昊都比较清楚,岑立昊在地图上琢磨一会儿就胸有成竹了,脑袋一扬说“有了,防空袭。”

    辛中峄一怔,随即笑了“好小子,高,实在地高!那就把防空袭这篇文章做好,做得滴水不漏。车走车道,人过浮桥,不打折扣,实战需要。”

    岑立昊花了半夜时间,把导调部的敌情通报和作业想定仔细推敲,就像鸡蛋里挑骨头那样寻找可乘之机,终于弄出了一份既严格落实演练意图、又确保安全天衣无缝的方案,送到辛中峄的手上,辛中峄大喜过望。

    三

    作为以兵代干的团报道组组长,范辰光当然不会放弃W-712演练这个绝好的机会。他不仅参加了,而且还敏锐地捕捉到了新闻眼。

    前段时间,范辰光的“四小金刚”形象塑造工程在艰难中有了进展,军事训练方面的金刚他选择的是五连副连长韩宇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选择的是八连见习排长黄阿平,后勤方面是九连司务长朱白江,技术方面的是修理所技师张京民。

    当初采访韩宇戈的时候,韩宇戈很谦虚,死活不愿意出这个头,范辰光再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这是为了团队建设,为了266团的整体荣誉,甚至还拿出当年老四大金刚的口气,软硬兼施。韩宇戈至今仍能不忘前科,每每想起,无地自容。如今范辰光一片热心热肠,实在难以拒绝,于是便接受了采访,只是有个条件,说个人的进步全靠组织培养,若写文章,要突出266团,不能突出个人。范辰光笑眯眯地答应了,说:“这个你放心,老大哥搞报道多少年了,这点分寸还把握不住?把握不住了还叫四大金刚?”

    范辰光妙笔生辉,果然就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从假金刚到真金子》,把当年余海豹、韩宇戈等人违反军纪、假借四大金刚之名胡作非为的经过和韩宇戈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经过写得淋漓尽致,当然其中没有忘记那年八一联欢会上真金刚的表现、尤其是范辰光同志过硬的军事技术感召了韩宇戈的经过,把韩宇戈写成了一个出生豪门却保持战士本色爱军习武的楷模。写好之后,范辰光并不急于投稿。他要把文章做大。做而不大,等于不做,就像放个闷屁等于不放,这个道理范辰光明白。

    但是在采访黄阿平的时候出了一点麻烦,黄阿平说,我是军事干部,怎么就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呢?

    范辰光倚老卖老地说,你一个排长,还是见习的,谈不上是什么军事干部政治干部,在排里,后勤干部也是你。

    黄阿平是八十年代第二年才考进军校的,比范辰光足足少穿了六年军用裤衩,部队里的许多名堂还不是很清楚,他喜欢鼓捣一些小发明,比如火炮体视仪数字显示、无线电信息警报之类,但是技术革新方面还有修理所的张京民比他更有成就,所以范辰光就把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典型,因为他是学生官,那时候的学生官既受重视,又受轻视,重视他们的是上级,轻视他们的是下级,抑或说是老兵油子,轻视里面包含着心理不平衡。

    对付黄阿平,范辰光采取的是外围战术,通过八连连长和指导员以及黄阿平排里的兵了解黄阿平的情况,写了一篇《知识就是力量——某部学生官黄阿平运用心理学带兵管兵事迹》。这篇稿子写成之后,同样被压在范辰光的文件夹里。这时候他知道了一个叫“蓄势待发”的成语,他要蓄势,要把高度拔高,重量加重。

    至于朱白江和张京民,范辰光直接跟他们说明了意图,就是要宣传他们,把他们作为典型树立,这是对团队和个人都有好处的事情,他们都很乐意接受,只是一手材料还有些单薄,有待于继续挖掘。

    在这年夏天88师的战备W-712演练中,范辰光一直跟随刘尹波担任副教导员的二营行动。他的重点还是放在韩宇戈的身上,因为韩宇戈从落后到先进,而且家庭背景特殊,更有典型意义。

    后来的事实证明,范辰光的这步棋还真走对了,因为二营出事了。

    四

    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266团顺利地完成了17日、18日的所有演练科目,到了19日,就是比速度了。19日下午,辛中峄掌握的情况还很乐观,各团都在对付导调部一系列的敌情通报,完成导调部规定的科目,按照导调部指定的路线向进攻集结地进发,辛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