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8/10页)
些慌乱,差点儿就把右手先举了起来。 闻登发大声报告:“教员同志,88师军官轮训队开训准备完毕,是否开始授课,请指示!值班区队长闻登发。” 姜晓彤的脸蛋儿通红,连连点头,说:“开始吧。”声音微弱得就像耳语。 闻登发下令坐下之后,姜晓彤就开始讲课:“各位首长…” 话音未落,岑立昊就插了一句:“纠正,各位同学!” 姜晓彤窘了一下,稳住神,说:“各位同学,今天的课目是信息战。首先讲解信息这个概念。什么是信息呢?望文生义,可以把它理解为信号和消息,从理论上讲,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人们认识这种状态和方式的感觉。人的感觉可以通过不同的器官获得。打个比方,我站在这里,大家看见了我,这就是一个视觉信息的传输和接受的过程。大家听见了我的声音,就是一个听觉信息的传输和接受的过程。我们大家在一个屋子里,会感到温度提高,会感到空气有些变化,我走动的时候大家会感到地面轻微地颤动。这些现象,都是信息传输过程。也就是说,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刚开始的时候,姜晓彤的表述有些嗑巴,她担心这些过于简单的常识会引起嘲讽。但是,当她的目光正视台下的时候,他发现那些军衔和级别比她高得多的学员们全都老老实实,聚精会神地听课。她不知道这是因为有几个师首长在场的缘故,还是归功于她的讲课效果。她往师首长们所在的第一排看了一眼,发现岑立昊的目光充满了肯定和鼓励。她的思路渐渐地畅通了—— “信息和战争是个什么关系呢?可以说,信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只要有战争,就有信息在起作用。中国古代军事家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请大家注意这个‘知’,这就是信息。谁能准确地掌握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谁就拥有了战争制胜的主动权,知己知彼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信息在战争中的决定性的作用。比方说,如果在这间屋子里发生战斗,所有的信息不用经过任何加工处理,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就是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可以在瞬间对对方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本能地决定出打击对方或者躲避对方打击的措施。再比方,在这间屋子里战斗的人,如果有一个人是瞎子,除非有特异的听觉功能,他很难取胜,因为他不知道他的对手在哪里,因而他的进攻是盲目的。同样,他也不知道他的对手将攻击他身体的哪个部位,所以他的防御也是盲目的。我想,通过这几个例子,关于信息的概念和信息与战争的关系,大家应该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我这样讲行吗?” 姜晓彤停顿了一下,把目光投向台下一百多个听课的人。 师首长仍然没有说话,267团副团长郜占青代表学员表了个态:“我感觉小姜同志的课讲得很形象直观…” “姜教员!”郜占青作为一个落伍的副团长,随时都在捕捉机会在师首长面前表明自己知错改错的决心,正准备深入地表扬姜晓彤,突然听见一声断喝,浑身不禁一振。 那声断喝来自于岑立昊。 郜占青脸色一灰,暗暗叫苦,倒霉,拍马又拍到虎腚上去了。郜占青硬着头皮接着说:“姜教员的课很形象很直观,使模糊和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 姜晓彤向郜占青微微一笑,这个微笑的含义既有同情,也有感激。 其实,在这些补课的学员中,并不是所有的人对姜晓彤的课都是心悦诚服,尤其是工兵营副营长严玉林,严玉林对信息战是有点研究的,他之所以背时来到洗剑山下补课,并不是因为军事素质问题,他的倒霉仅仅在于他跟岑立昊见了一面。 有一天晚上,岑立昊在院子里散步,发现营区东南角有一棵白杨树上被人扎了一刀,估计是警卫连的好事之徒干的。这时候正好严玉林从南门进来,岑立昊就招手让他过来,岑立昊不认识严玉林,但严玉林认识师长,见师长招呼,三步并作两步屁儿颠颠地跑过来,又是敬礼,又是弯腰。 岑立昊说“去把警卫连长给我叫过来。” 严玉林接受指令的时候,呼吸几乎停止,脑袋垂得很低,脖子伸得很长,几乎贴在岑立昊的胸前,恭谦得如同见了救命恩人。 岑立昊的一句话,换来了严玉林的一连串“是是是”然后又是一路小跑,紧张得如同打仗。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就拉开了严玉林悲剧的序幕。 第二天上班,岑立昊把副参谋长韩宇戈叫到办公室,描述了严玉林的样子,让查查是哪个单位的。 韩宇戈说“不用查就知道,是工兵营副营长严玉林。” 岑立昊又问“他对谁都是这样吗?” 韩宇戈说:“当然不是,对于下级,他的脑袋是昂着的,只要官比他大,他就是这个德性。” 岑立昊说“一个军官,应该有一身正气,该敬礼的时候敬礼,该报告的时候报告,那么卑躬屈膝干什么?你们司令部要了解一下,看看全师有多少干部是这样,找个时间集中一下,给他们上上气节课,要他们懂得什么是礼貌,什么是献媚,什么是真诚,什么是虚伪。那种见了首长就点头哈腰,对部下八面威风的干部,要尽快取缔。” 不久,在确定首批需要补课的轮训队学员的时候,岑立昊又指示韩宇戈,把严玉林的名字列上。 马复江有不同意见,认为严玉林军事素质不错。岑立昊说“军事素质再好也不行,他那个样子我看见就讨厌,让他补一补气节课。” 就这一句话,严玉林就稀里糊涂地被送到洗剑山下来补课,而且被编在丙区队,至今仍然没明白自己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对于姜晓彤的课,严玉林要算是这个轮训队里听得最明白的一个人,姜晓彤讲的内容,多数他是了解的,但他的善于讨好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流露出丝毫的不以为然,尽管他懂,他也装得比别人更不懂,更加如饥似渴。 姜晓彤的课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此时,她已经完全进入到讲课的状态,胸有成竹—— “现在,我们放开想象,在三十公里以外,敌人正在向我们运动,除了敌后侦察兵通过电台报告,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得到情报呢?有。首先,敌人是实体,我们的rou眼看不见他们,但他们的形状、人数、声音、气味等等属于信息源的东西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感觉的灵敏度达不到而已。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通过其他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