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杂传第三十五 (第8/8页)
不久有人飞马报告皇甫遇被围,安审琦率兵准备前往,张从恩怀疑报信的人有诈,不想去,安审琦说:“成败在天,应当和你共同承担责任,即使契丹军不南来,我们如果失去皇甫遇,又有什么脸面见天子!”于是率骑兵渡河,各军都跟随北进,距离契丹军兵十多里时,契丹军望见救兵赶来,就解围离去。 皇甫遇和安审琦等人收兵南回,契丹也都北去。 这时,契丹兵已深入内地,人马都很困乏,他们返回时,将领们不能追击,而张从恩率皇甫遇等人退保黎阳,契丹军因而得以逃离。 三年冬,任命杜重威为都招讨使,皇甫遇任马军右厢都指挥使,屯驻在中渡。 杜重威已暗中向契丹投诚,在帐幕后埋下伏兵,召全部将领就座,告诉说向契丹军投降,皇甫遇和将领们惊愕不能回答。 杜重威拿出降表,皇甫遇等人低头依次写上自己的名字,随即命令士兵放下武器出来投降。 契丹派皇甫遇和张彦泽先到京师,皇甫遇走到平棘,断喉而死。 唉,梁灭亡而敬翔死去,不能列为为节义而死之士;晋灭亡而皇甫遇死去,不能列为为国丽死之士,我难道没有用意吗!梁篡夺唐,用敬翔的计谋最多,由儿子帮助父亲杀掉他的祖父,行吗?他不受斧铁之诛,就是幸免了。 当晋兵向契丹军投降时,士兵们原本不知道,到命令他们放下武器时,哭声震天,那么投降难道是他们的愿望吗!假使皇甫遇奋力伸臂而起,在座中杀掉杜重威,即使不幸不免被害,那还算得上死得其所,他的节义功业难道不令人凛然起敬吗!既然俯首从命,使君主的国家一道灭亡,即使死了也不能够赎罪,哪里值得珍视呢!君子对艇人,或者推己及人予以宽恕,或求全责备。 宽恕,因而向善自新的道路宽广;求全责备就很难得了,因为难得,因此纔可贵。 然而要懂得哪些是可以宽恕的,和哪些是可贵的,难道不又是一件难事吗!安彦威字国俊,是代州崞县人。 年轻时在唐明宗的手下当兵。 安彦威擅长射箭,很懂兵法。 唐明宗为天平、宣武、成德节度使,常任安彦威为牙将,因恭谨忠厚受到信任。 唐明宗登位,皇子李从荣镇守邺都,安彦威任护圣指挥使。 任命李从荣判六军,安彦威升任捧圣指挥使,兼任宁国军节度使。 晋高祖登位,拜安彦威为北京留守,改任归德节度使。 这时,滑州河水决堤,命令安彦威堵塞,安彦威拿出自己的钱招募百姓修堤。 升任西京留守,碰上大饥荒年,安彦威救济安抚饥民,有犯法的百姓,都受到宽大,饥民很爱戴他,不愿流亡。 他为母亲服丧,悲戚哀痛超过礼制要求。 晋出帝与契丹毁约,拜安彦威为北面行营副都统,安彦威拿出全部家财佐助军需。 因病死在京师。 安彦威和安太妃是同一宗族,晋出帝把他当国舅对待,安彦威不曾以此炫耀。 到他死时,太妃临丧哭泣,人们纔知道他们同宗,当时人更加称赞他的谨慎持重。 李琼是沧州饶安人。 年轻时任骑将,和晋高祖隶属于唐明宗军中。 同光二年,契丹侵犯边塞,唐明宗出军涿州,遇上契丹军队,和他们交战不能取胜,将领们各自逐渐退去,而晋高祖孤罩作战不停,契丹军逐渐合拢包围他。 李琼拉着晋高祖的衣服和他一起逃跑,到达刘李河追兵快赶上,李琼浮水先到南岸,晋高祖走到河水中流,马跌倒,李琼用长矛拉出他,又把自己骑的马让给晋高祖,而步行保护他,跑了十多里,纔得以逃脱。 唐明宗在魏州兵变而南进,李琼随晋高祖率三百骑兵先赴汴州。 晋高祖任保义军节度使,任命李琼焉牙队指挥使。 晋高祖建国,任命他为护圣都虞候,赐给他很多的金银绸帛,而不封给他官爵,李琼郁郁不乐。 过了很久,拜为相、申二州刺史。 晋出帝时,任棣州刺史。 杨光速反叛,写信招李琼,李琼拒不接受。 升任沼州团练使,又任护圣右厢都指挥使。 晋灭亡,契丹攻入京师,任李琼为威州刺史,到达郑州,遇上盗贼被杀。 刘景岩是延州人。 他家历来富有,能以家财和豪杰贤俊交游。 在高万金手下当兵,后来任丹州刺史。 晋高祖在太原起兵,唐废帝征调百姓七家出一个人当义兵。 延州节度使杨汉章发乡民赴京师,快出发时,刘景岩派人激怒他,义兵作乱,杀掉杨漠章,迎接刘景岩为留后。 晋高祖登位,就拜刘景岩任节度使。 刘景岩的从事熊暾,为人多智多谋,暗中察觉刘景岩蛮横跋扈难以控制,怕他有二心,想使他利令智昏,于是告诉刘景岩,认为边地不能长久安身,替他陈述保护声名享受利益的计策,说郇、泾二州有很多好田,将获利百倍,应当多买田追求财利使自己富有。 刘景岩相信了他,一年多,获利很多。 刘景岩派熊嗷去京师朝拜,熊暾于是说:“刘景岩不宜留在边地,可调他到内地。”于是调刘景岩到合州,熊暾入朝拜为补阙,而刘景岩又改任保义节度使,没过多久,又移镇武胜。 刘景岩纔明白熊嗷出卖了自己,于是诬告熊暾隐藏了自己的玉带,熊暾因此被贬焉商州上津令。 熊嗷怕刘景岩拦截谋害他.途中逃跑,躲进山中。 开运三年,刘景岩罢去武胜节度使,以太子太师辞官,住在华州。 契丹侵犯京师,以周密镇守延州,刘景岩纔返回故乡。 而州中人驱逐周密,拥立高允权,高允权的妻子刘氏,是刘景岩的孙女。 刘景岩有良田、上等宅第、僮仆很多,党项人司家族在近郊畜牧,尤其富强,刘景岩和他们来往,高允权对此很担心。 高允权的妻子逢年节时回家探望,刘景岩对她说:“高郎是一县令,而拥有这个州,他能保住吗?”高允权更加讨厌他,而心中又贪图他的田产宅第,于是诬陷他谋反而杀掉他,死时八十多岁。 畏子刘行琮,任德州刺史,罢官,留在京师,也被诛杀。 次子刘行谦,是高允权妻子的父亲,替他上奏说他不是刘氏的儿子,遂免于被诛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