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小女踩高门世之谜真相大白 (第4/5页)
再加上他早慧,从小就有天才之名,礼王对他更加看重。 至于燕柏昆,个性肖极他的亲生母亲,阴狠毒辣、野心大,虽然上进,但性格让礼王不喜;而燕仲仑虽然性情温和,与人为善,却是个平庸之辈。 相较起燕祺渊,不管是哪个当爹娘的,都会对他多看重几分,何况礼王打心里把燕祺渊当成亲生儿子。 “真有趣,宫里人知道你是皇上的亲生子,王府的人却认定你是父王的儿子;皇后娘娘担心你抢走太子之位,吕侧妃和王侧妃却担心你当上世子?原来这就是腹背受敌的感觉。” 洁英感慨,夹缝中求生存呐,人人羡慕他的好运道,深得皇上与父王的看重,殊不知暗箭无数,支支以他为标靶。 “对于许多人而言,这就是个谣言,谣言的起源是皇上疼爱我,亲自将我带在身边教导。” “但父王和母妃也把你当眼珠子宠啊,这是满京城都晓得的事,所以我不相信这个谣言。”更何况谣言里面,女主角不是卢欣而是母妃。 在这个年代,她不相信男人会这般宽宏大度,会把老婆和兄弟的孩子当亲生儿子宠,还跟老婆鹣鲽情深。 “没错,吕侧妃和王侧妃比起外人,又更了解我父王的性格,知道他容不下背叛,因此她们压根不相信我和皇上有血缘关系,相信皇上是爱屋及乌,善待我便善待了父王。事实上,爱屋及乌的是父王。 “你以为皇后不知道妙真道人讲的话不能信,可她还是顺水推舟的派人刺杀我,为什么?因为她从不给自己留下后患。” 紧接着他告诉她,妙真道人背后的人是廉王,以及他们的下场和朝堂这几年的发展,跟他自己正在谋划的事。 长长的故事听到结束,她忍不住轻叹,这是塞翁失马还是事与愿违?本以为嫁进礼王府可以避开争斗,没想到事情比她想象的更大。 “当年你怎么躲过那场刺杀的?”洁英问。 “皇上尚未登基之前,曾经与父王一起拜师习艺,后来皇上登基为帝,在师父的授意下,他们的师兄和师弟们离开师门,帮皇上训练暗卫,这些暗卫平日散居各地,帮皇上搜集消息,训练私兵,完成各种不能在台面上说的任务。 “我是个早慧的孩子,七岁那年在皇上的授意下,父王把我的身世告诉我,他问我,想不想当皇帝?我深思熟虑,并且找上父王的师父,请教当皇帝的种种权利与义务,最后我回答父王,我不想当皇帝。 “那天过后,皇上的三师兄进了王府,成为我的第一个师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学、武功样样教,直到十三岁那年进宫,皇上才告诉我,他要把那支暗卫交给我,要我立誓,倾尽全力辅佐下一任皇帝。” “皇上想栽培你成为辅国利器?但他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方法教育皇子们?”手握屠龙刀,身上却无半寸功,也不过只能拿来切菜罢了。 “有,只不过当初皇上向师兄弟们提出教导皇子的要求时,他们也向皇上要求,保有选择徒弟的权利。 “皇上同意了,八个师兄弟在进入礼王府的同时也进入后宫,只不过都待不了太久,便纷纷离开,嘴上说是无缘,讲穿了就是皇子们资质不够。几个皇子中只有五皇子曾受过两年的教导,而九皇子则是在这两年开始受教。” 换言之,反倒是燕祺渊受到的教程最完整?且还是他们师父教的! “然后呢?” “在菊花宴之前,皇上的师父进京城,他考校我之后,决定收我为关门弟子,让我随他一起上山,恰巧那时发生妙真道人的那件事,于是父王便决定将行程提早,没想到此事却被泄露出去,刺客在半路截杀我们。” “你是怎么死里逃生的?真是被农户救回、丧失记忆?” “不,父王行事谨慎,安排人易容成我坐上车队,我则在几天前提早离京。” “所以母妃始终知道你没死?” “对。” “可是母妃见到尸体后却大病…” “为了保全我的性命,母妃不得不这么做。她伤心成疾,将中馈交予吕侧妃,此举让吕侧妃松下戒心,不再对母妃虎视眈眈?” “为何不交给王侧妃而是吕侧妃?”洁英很清楚,礼王妃对王侧妃的好评多过吕侧妃。 “燕柏昆的能耐胜过仲仑,他能将礼王府发扬光大,如果交给仲仑,只能守成。当时父王和母妃的想法,是让燕柏昆袭爵,既然这个家迟早要交到吕侧妃那一房的手里,便趁机把中馈交出去。母妃和父王约定好,只待燕柏寛袭爵,两人便离京四处游历。” 了不起,那么早就在规划退休生活,还是古人呢,想法比现代人更新颖。 “既然如此,你又为何要设计我,把中馈权夺回母妃手中?” 他扬眉一笑“因为状况不对了。” “哪里不对?” “当初买通妙真道人,泄露我出行日期的是吕侧妃,不是燕柏昆;手段阴毒、行事狠辣的是吕侧妃不是燕柏昆,但这次我回来却发现,他…” 是他估算错误,当年离京前,他晓得燕柏昆心思多、野心大,鼓励父王把他送到军中历练,本以为磨上几年,年纪渐长,看事会更通透,没想他在军营里与燕齐盛搭上线,更没想到在接近一票豺狼虎豹后,他变得更加贪婪邪恶。 “买糖事件?”洁英接话。 “买糖事件是我动用属下,暗中调查燕柏昆的主要原因,没想到一路追查,发现燕柏昆已经是大皇子的人。” 燕柏昆可以死,但礼王府不能倒,父王疼爱他一场,他无以回报,能做的就是维护礼王府的长盛不衰。 他尚未动作,是在等待,等待燕柏昆悬崖勒马,只要他肯回头,他便尽全力保住他的性命,无论如何他都是父王的长子。 “你为什么不支持大皇子?朝堂上有大半官员相信他是未来的东宫太子。” “第一,燕齐盛本事不及燕齐怀;第二,他贪功冒进、刚愎自用、贪财好色,这些年折在他手下的官员不计其数,他虽有些手段,但绝对担不起一个王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