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第2/3页)
”是成亦作“如春登台”…王本、河本及各石本皆作“春登台”盖古本如此,似未可据最后诸本擅改也。“如”应从碑本作“若”以与上句一律。释文上句作“若”此当同也。 我魄未兆, 严可均曰:御注作“我独怕其未兆”河上作“我独怕兮其未兆”释文作“廓”引河上作“泊”傅奕作“我独魄兮其未兆”大典作“我泊兮其未兆”王氏引邢州本与此同。 卢文弨曰:今文“我独泊兮其未兆”王弼本“泊”作“廓”藏本作“怕”说文:“怕,无为也。”藏本为是。今王弼本作“泊”古本作“魄” 罗振玉曰:景福、英伦二本作“怕” 洪颐烜曰:我独怕兮其未兆,河上注:“我独怕然安静,未有静欲之形兆也。”颐烜案:说文“怕,无为也,从心,白声”义即本此。俗本作“泊”字,非。 谦之案:今文“泊”与“魄”字声训通。史记郦食其传“落泊”作“落魄”又如“虎魄”字作“珀”国语晋语“其魄兆于民矣”韦昭注:“兆,见也。”此云“我魄未兆”即怕乎无为之意。 若婴儿未孩。 严可均曰:各本作“如婴儿之未孩” 毕沅曰:河上公、王弼“若”作“如”“咳”河上公作“孩”说文解字曰:“咳,篆文孩。”古文字同。 劳健曰:“如婴儿之未咳”“咳”字,景龙、开元作“孩”傅、范、景福与释文并作“咳”范注:“咳,何来切。张玄静与古本同。”集韵通作“孩”按“孩”即“咳”之古文。 谦之案:说文子部无“孩”字,见口部“咳”字下。广韵“孩,始生小儿”“咳,小儿笑”同音户来切。类篇:“孩与咳同,为小儿笑。”“孩”、“咳”本一字,傅、范本作“咳”音义同。释文出“咳”字,知王本作“咳”景福本、室町本亦作“咳” 乘乘无所归! 严可均曰:河上“乘乘”下有“兮若”二字。王弼作“儽儽兮若无所归” 谦之案:傅奕本作“儡儡兮其不足,以无所归”范本作“儽儽兮其若不足,似无所归”遂州本、顾欢本作“魁无所归”景福、楼正、邢玄、磻溪、英伦各本作“乘乘兮若无所归” 朱骏声曰:儽,说文:“垂貌。一曰懒懈,从人,累声。”与“儡”微别,字亦作“儽”又误作“○”广雅释诂二:“○,劳也。” 释训:“○○,疲也。”老子“○○兮若无所归”释文:“败也,又散也。”河上本作“乘乘”“垂垂”之误。 武内义雄曰:王本“儽儽兮”旧钞河上本作“儡儡兮”景龙碑作“乘乘兮”按儽、儡声相同,据说文“儽儽,垂貌”与“乘乘”音义不近。疑“乘乘”是“垂垂”之讹。果然,则河上本作“儡儡”据其义训作“垂”字也。 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 严可均曰:河上“我”上有“而”字。 罗振玉曰:景龙本、御注本均无“而”字。 奚侗曰:“遗”借为“匮”不足之意。礼记祭义“而穷老不遗”释文“遗,本作匮”是其证。 于省吾曰:按“遗”应读作“匮”二字均谐贵声,音近字通。…广雅释诂:“匮,加也。”王念孙谓“匮当作遗”以“遗”有加义“匮”无加义也。礼记乐记“其财匮”释文:“匮,乏也。”“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匮”“匮乏”与“有余”为对文。自来解者皆读“遗”如字,不得不以遗失为言矣。 我愚人之心,纯纯。 严可均曰:“之心”河上、王弼“心”下有“也哉”字。“纯纯”河上、王弼作“沌沌兮”释文:“沌,本又作忳。” 毕沅曰:王弼同河上公作“纯”苏灵芝书亦作“纯”作“纯”为是。陆德明曰:“本又作忳。”“沌”“忳”并非也。 谦之案:作“纯”是也。易文言“纯粹精也”崔觐注:“不杂曰纯。”淮南要略“不剖判纯朴”注:“纯朴,太素也。”碑本“纯纯”室町本作“沌沌”义同。庄子山木篇:“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在宥篇:“浑浑沌沌,终身不离。”纯纯即沌沌也。彭耜释文曰:“李纯纯如字,质朴无欲之称。”其说是也。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严可均曰:王弼作“我独昏昏” 奚侗曰:“昏昏”诸本作“若昏”句法不协,兹从王弼本。庄子在宥篇︰“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蒋锡昌曰:以文谊而论,作“”者是也。下文弼注“无所欲为,闷闷,若无所识”可证老子古本作“”不作“若”“”为“昭昭”之反。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焦竑曰:“昭昭”“察察”古本作“皆昭昭”“皆?” 谦之案︰傅、范本如此。范云:“王弼同古本,世本无‘皆’字。”知王本当有“皆”字。又“闷闷”傅、范作“闵闵”“闵”上均有“若”字。 范应元曰:河上公及诸家并作“闷闷”音同。韩文公古赋有“独闵闵其曷已兮,凭文章以自宣”详此“闵闵”字,注云“一作闷闷”正与此合,今从古本。 淡若海, 严可均曰:御注作“忽若晦”河上作“忽兮若海”王弼作“澹兮其若海”大典作“漂乎”一本作“忽兮” 谦之案:严遵本作“忽兮若晦”傅本作“淡兮其若海”范本作“澹兮若海”御注、英伦二本作“忽若晦”广明、景福、室町三本作“忽兮其若海”李道纯曰:“‘忽乎若晦’,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