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新春联谊会隆重登场 (第4/4页)
是难度很大,困难很多。汪部长沉思了会,说这样吧,你们给个报告,我想办法解决一点。不过我得先申明,我解决的资金不能只用在我老家那地方,要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否则,我岂不成了以公谋私嘛?是吧?哈哈! 李哲成说这怎么会?如果资金到了,县里会统筹考虑;一定会用在刀刃上,用在最关键处。 汪部长道:这我就放心了。哲成同志果真原则,好! 大家又说了些湖东县城的情况,汪部长建议在老县城的基础之上,可以考虑建一座新县城。这样,既可以保护老县城,又可以扩大县城规模,提升城市品位。两者兼顾,相得益彰哪! 李哲成马上说:汪部长给我们点了好的思路。回去后,我们好好研究,消化。保护老城,开发新城,思路新,也利于回避一些具体问题。所以说,湖东需要像汪部长这样的关心热爱家乡的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嘛! 汪部长笑,大家也都笑。 叶老将军、钱校长和吴院士也都上来了,彼此寒暄一番,都是说不尽的湖东方言,道不完的湖东故事。唐院士因为临时有公事,不能赶来。套间里热闹一阵,唐天明看了下表,说时间差不多了,请叶老将军、汪部长、钱校长和吴院士,哲成县长都进会议室吧。 会议室里人几乎坐满了。唐天明朝里一扫,就发现了不少陌生的面孔。其中一部分就是王天达的天达集团带过来的人。会议室按照唐天明的要求,没有设主席台,而是围成了一个四方形。在四方形的外面,再形成一排排的座位。在正面,挂着“湖东在京人士新春联谊会”的会标,下面摆放着鲜花。桌子上也陈列着果盘,宾馆里临时抽了服务员,专门过来倒茶送水。唐天明引导大家坐下来后,问李哲成:“哲成县长,可以开始了吧?” 李哲成点点头。 唐天明就宣布联谊会开始,然后又一一介绍了各位重要来宾。本来,按照联谊会的一般惯例,应该是湖东县领导向与会嘉宾先介绍湖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但今天情况特殊,汪部长只有二十分钟时间了。唐天明就临时改变了一下议程,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汪部长先讲话。 汪部长这样级别的官员,临场说几句话,自然是小儿科。他先是表达了自己对湖东家乡的想念之情,然后又就不能对家乡多给予支持表示歉疚,最后又少不了祝福一番,希望湖东能乘着国家中西部开发的东风,抓住时机,把握相遇,发挥优势,迎难而上。最后,他环顾了一下会场,说:“真诚地希望明年,湖东的在京人士联谊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家乡发展的信息。明年,我一定还来参加!” 掌声雷动。 汪部长坐下来,秘书就过来提醒他了。时间到了,外事活动等不得人。汪部长和叶老将军、钱校长、吴院士、李哲成一一的握了手。李哲成要送他出来,被他谢绝了。只有唐天明跟着他到了楼下,汪部长问:“驻京办要撤了,你们怎么打算的?” 唐天明一愣,他没料到汪部长会问到这事,支吾了下,说:“我们还没打算。整个面上都还没动。我们也在观望着。” “是吧?那行。有需要的,就给我说声。”汪部长上了车,唐天明想起还有纪念品,就道:“我们还准备了一份纪念品,汪部长你看…” “有空再拿过去吧!”汪部长说着,车开走了。 唐天明目送着车子出了大院,回到大厅。他立即给谢进打电话,问他是不是到了机场。谢进说早到了,正在等着。飞机因为天气原因,推迟着陆。不过没事。唐主任你放心地忙吧,这边我会安排好的。等他到了,我就会告诉你。 那就谢谢了。唐天明挂了电话,回到会议室。会议继续。李哲成代表湖东县委县政府致辞。叶老将军充满深情地吟诵了一首他献给湖东家乡的诗歌,钱校长和吴院士也分别讲话,天达集团老总王天达也代表在京企业和八万建筑工人发言。王天达的发言,看得出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每年的联谊会,除了几个特殊的人士外,都只能按排一到两位在京成功人士说话。惯例是,谁出了钱,谁就说。去年是高元外贸,今年是天达集团。人家出了十万,不说几句,那钱出得岂不太亏?说是湖东在京人士联谊会,按理说应该是轻轻松松的,不像平时那些会议那么严肃。可是,再轻松,也还是得论个高低,排个座次。像汪部长,现在是在职的副部长,那就是湖东在北京的一号人物。虽然叶老将军级别上比他还高,但毕竟是退下来了。退下来了,那是影响;在位的,那是权威。钱校长也是副部级,包括吴院士,也是享受副部级待遇的,可是官场的规矩就是你必须从实到虚,一字溜地排开才合理。而且,说奇怪也不奇怪,但确实又有些奇怪。一到了会场上,再平时有些不同意见的人,再标榜自己不与官场接触的人,也立即就被官场上那一套给镇住了。他们会自觉到融入到官场的秩序之中,会为自己成为官场程序中的一个环节而静默,认可,接受,和努力。甚至还可能洋溢着一种快乐、幸福与自豪。 官场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资本,也是同化一切的最大的磁石。 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心目中顽固的“以官为本”的劣根性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