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刺客_第二十三章大刺客敌深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大刺客敌深入 (第6/6页)

修为有限,还不配名列一流高手…”

    “对!我想起来了。”毒龙的神色略弛:“这家伙身材高大,不是小贱人…”

    “啊…”院子里惨号声惊心动魄,接着又是一声暴叱,金铁交鸣声刺耳。

    “警哨又完了。”有人惊恐地说。

    有人惊觉地灭了灯火,厅中漆黑。

    毒龙闪电似的抢出,入侵的黑影刚跃上对面的瓦面。

    两个把守在门外廊下的警哨,一个被剑穿肋,一个右颈侧挨了一剑,只活了片刻。

    走狗们大索附近街巷,一个个咬牙切齿志在必得。

    四更初正之间,林彦到了水门附近,会合了龙姑娘,悄然泅水出城,在藏坐骑处换了湿衣,连夜动身向东又向东,沿途不忘留下一些线索。

    毒龙在三原搜了一整天,黄昏将临,走狗们方找到林彦与龙姑娘藏坐骑的树林,行家认出了蹄迹,找出了两人的去向,但天色已晚,想追已来不及了。

    当夜,王九功的人也参加聚会商讨追踪大计。找出了去向,一切好办。

    次日一早,副统领带着自己的手下先出发。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向东追捕。他们不负责追捕,而是抢先赶到前面拦截,追踪的事交由毒龙负责。

    在毒龙出发之前,派出两名亲信,飞骑南下高陵,传信给另一批从灞河口清桥渡过来接应的人。从西安至陕西中北部的客商,通常不走咸阳,而从渭桥渡过河先到高陵然后北上。

    渭桥渡位于古东渭桥故址,是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渡口的东渭桥镇管制甚严。

    一早,两人驰出同州府城。林彦突感到没来由的一阵心潮汹涌,但并未介意。这条路两人都没走过,官道上旅客倒是不少,这是通山西的大道,也就是兵家所说的入秦间道,盛况当然比不上渲关的大官道繁荣。

    “今天我们赶快些。”林彦在马上说:“午间便可以渡过大河进入山西。到前面歇脚时,把马包重新整理。”

    “重新整理?你的意思是…”姑娘讶然问。

    “不知怎么一回事,我就是感到有点不对劲。”他若有所思地说:“你发现昨晚东来的商旅,是不是少得有点令人不安?

    一定有些什么怪事发生了。把重要的物件另打小包裹,随时准备带走,必需应用的东西,尽可能随身携带,以免临时失措。”

    “大哥,你认为他们已经赶到前面去了?”

    “很难说。按常情论,当然不可能,他们人多势众,尽可从容地追上来一拥而上,岂不省事?没有赶到前面等候设伏的必要。总之,小心些总是好的。”

    “大哥,你这么一说,我也感到有点…有点纳闷和不安,你看,离城快十里地了。还没发现从东面来的旅客呢。”姑娘不安地说。

    “傻丫头,从山西过来的旅客,站头是朝邑,朝邑跟同州有四五十里,赶早的旅客还在二十里外呢,这时怎能看到东来的旅客?别胡思乱想了,走吧!”他加上一鞭,健马蹄一紧,开始快步小驰。

    一个时辰后。朝邑在望,沿途果然不见东来的旅客。

    “果然有点不寻常。”林彦警觉地说:“咱们绕城而过,盲人瞎马往城里闯危险得很。”

    “前面有间农舍,何不先打听打听城里的动静?”姑娘用马鞭向前面路右的两间土瓦屋一指。

    “也好,先问问看。”

    那是两栋最平常的农宅,门前两株老槐树挡住炎阳,屋前堆放着杂物,毫不起眼。两人在树下搭上缰,便听到堂屋传出的纺车声。

    林彦站在门外四面浏览,姑娘堆下笑向里问:“老大娘,我们是过路的,能讨碗水喝吧?请老大娘方便一二。”

    堂屋里有两个女人,一架纺车,把窄小的凌乱堂屋挤得满满地。一个大嫂在纺纱,一个老太婆在搓麻线,像是婆媳俩,媳妇见外面有男人,连头都不敢抬。

    “屋右有水井,你们自己去打水。”老太婆说,目光始终放在工作上,懒得理会。上了年纪的人。大概都是懒懒的,对一切皆无动于衷。

    “我去打水,小妹,你和老大娘聊聊。”林彦说,向屋右的水井走。井旁,有打水的用具,有饮牲口的水桶。

    “老大娘,日子过得怎样?还好吧?”姑娘笑吟吟地问。

    “还好,死不了。”老大娘乖戾地说,白了她一眼,那双无神的双目半开半闭,脸上挂着听天由命的无奈表情。

    “这里到县城并不远,怎么大路上不见有人走动?”

    “城里到了大批官兵,要捉钦犯。”

    “捉钦犯?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

    “官兵从哪儿来的?”

    “不知道。”

    “旅客进城不要紧吧?”

    “不知道。”

    姑娘傻了眼,一问三不知,真也无可奈何。至少,她总算知道城里正在捉钦犯。

    林彦用桶饮马,向失望地回到树下的姑娘说。“南面一带地势高,起伏不定树林密布,荒原处处,从右面统走,放跨急赶大庆关,过了河一切好办,问出一些消息吗?”

    姑娘将所获的消息说了,食后说:“可能毒龙派急足比我们先到,出动官兵对付我们了。”

    “不管是与不是,我们都不能走县城。”林彦向东南一指:“坡脚下有人家,那儿一定有路。如果没有路,就越野而走。

    谢谢天,那一带没有田地。

    谢了老大娘,两人策马向东南方向越野而走。不久果然找到一条东行的小径,沿径前行里余,一坡下树影中出现一座三家村。

    当他们离开农舍时,老大娘到了屋后,将一条白巾挂上晒衣架的顶端。信号传出了。

    小径经过三家村的北面,村头高大伟岸的白杨树下,坐着一个年约半百的村夫,锄头倚在树干上,泰然地目迎不速之客。林彦示意姑娘在马上等候,扳鞍下马向村夫走去——

    xmwjw扫校,独家连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