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_第一一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一一章 (第2/2页)

而尽后,鲁肃轻叹了口气,说道。“想不到张飞竟束手至斯,以公谨之能,居然仍也未能战而胜之一一一一一”

    “…”周瑜目现复杂之色,缓缓放下手中酒爵,沉声说道“此人用兵之能,确是我生平所逢诸敌中所仅见。论治军、战阵、设谋,他皆不在我之下…”周瑜并不是习惯谦虚的人。而且在鲁肃地面前,他说话也不需要顾忌太多。

    “此时想来,我让仲异领军奇袭秣陵,着实是个错误的决定——”周瑜转头看了看厅外的夜空,语带一丝懊悔地说道“未能彻底明了敌情,即行此弄险之策…结果计策不成,反将仲异、幼平和那勾力军士徒送于张飞之口…”

    “公谨不必如此!战场之上,胜负既需人力,还看天意!你人力已尽。但天意无常…”鲁肃摇了摇头。和声劝慰说道“战事虽然不利,但天幸——经此一战之后。主公与叔弼将军皆有可喜之变。而今主公经历这几番世事曲折之后,已不似往日那般急噪易怒,雄主之姿尽现。若在往日,公谨自承战事失利全责之举,必会引主公雷霆之怒。”

    顿了一顿,鲁肃继续说道:“其实真正说来,此次丹阳、庐江之战可谓是喜忧参半,而以我之见,主公转变之喜尤胜战事失利之忧!只要我江东君臣一心,同策同力。日后未必便无乾坤扭转之日…”

    周瑜倒上一杯美酒,自顾自一饮而尽,随即无声地叹了口气,默然无语。

    “公谨?”看着神态有些反常的周瑜,鲁肃略感愕然地问道“公谨还别有心事?若不以鲁肃为外人,不妨直言!”

    “我素以子敬为知己…”周瑜摇了摇头,有些惘怅地说道“仲谋与叔弼虽是兄弟。但性情却有天壤之别。叔弼与伯符兄颇为相似,性情爽直,不善做伪,故而往日他与我稍有不谐,便表于色、露于行。叔弼之转变,当出自真心…”

    “…”鲁肃面现惊异之色,不敢确定地说道“如此说来,难道主公之变并非出自真心?”鲁肃知道,论起对孙家兄弟的熟悉程度,江东群臣中,恐怕无有出周瑜之右者。而且周瑜也并不是喜欢胡乱猜忌之人,既然他这样说,必然是有其依据。

    但是,若果真如周瑜所料,那将意味着什么?孙权成熟是成熟了,但成熟的却是耍权谋地手段,而不是心胸大志上的成熟…鲁肃已经不敢继续往下想。

    “或许仲谋本就未准备责罚于我。”周瑜目光深邃,沉声说道“但…子义(太史慈)、子烈(陈武)他们要为我分担责任之举,却是会加大仲谋对我的顾虑之心!今日或许子敬并未注意到仲谋的眼神变化…眼睛是瞒不过人地,有一刻我甚至以为仲谋将欲爆发。”

    叹了口气,周瑜的语气中完全掩饰不住沉重的心情:“我在军中威望越盛,其实越是不利。向来功高盖主之人,皆难得善终…若江东之主还是伯符兄,自然不会有此顾忌,但仲谋…往日里,叔弼、仲异他们多番与我抵对,其中未尝没有仲谋纵容的成分!”

    “…”鲁肃缓缓点头,面现忧虑之色,沉声说道“怕只怕,二刘更会借机兴风做狼…”

    “旁人我不知晓,只那张飞,就是一颇擅奇谋之徒,只他恐怕就不会放过任何搅乱我方地良机…”周瑜点点头,沉声说道。

    “…”拧眉思索了良久之后,鲁肃抬头看向周瑜,踌躇着说道“公谨,不知你是否有意自立…”

    “子敬,莫非连你也不信我?”周瑜面色剧变,决然打断鲁肃的话说道“周瑜有生之年,断不会背弃主公,背弃孙家。”

    “恩…”鲁肃缓缓点头,轻应了一声“公谨,如果这样,就另当别论了!而今,无论为你个人,还是为江东基业着想,恐怕…你须得,退,而求保了…”

    “退,而求保?子敬是说…”周瑜已有些领悟鲁肃的意思,但还是出声问道。

    “请辞都督一职!”鲁肃叹了口气,沉声说道“臣下最易为主上所忌者,无非两因——一者手握重权,二者威望过重。若只有其中之一,尚不足忧虑过甚。但以公谨你而言,但是两者兼具。故而,欲使主公不疑,惟有两者舍一…威望这种东西,不是一日两日所能建立,要想消除也并非一日两日可以完成。而且过于急切,反而容易引起疑虑。所以,唯一可行的就是继续放出手中军扒——”

    “…”听罢之后,周瑜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公谨,你若坚辞都督一职,主公最可能的决定,便是以程德谋(程普)代你职,而你则领副都督一职…”鲁肃拧眉分析说道“程德谋与公谨相交颇善,对公谨之能亦是了解颇深。你二人职务对调之后,日后于用兵作战,料想不会太大影响,程德谋当会配合你地…”

    “嗯——”思索了良久,周瑜最终缓缓点头。

    “嗬~~!”见周瑜答应自己的提议,鲁肃非但没有任何笑意,反而轻轻地叹了口气。

    八月二十四日晨议之时,周瑜以己统军作战不利为由,上表向孙权请辞都督之职。在以程普为首的军中诸将的力劝之下(其中甚至包括孙翊),孙权驳回周瑜请辞之议。

    随即,周瑜再上一表请辞,言语愈加恳切,但仍被孙权驳回。

    当日下午,周瑜上第三表,直言孙权若不应允,便自觉对不住亡故的孙坚、孙策父子,以及百万江东子民,惟有以死谢罪。

    孙权见第三表后,思索良久后,应允——罢周瑜都督一职,迁为副都督;原副都督程普,升任江东兵马都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